第A2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3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处飘来美丽的
葫芦丝之声

张绘薇+杨磊

  图为沃海芳陪儿子参加艺术表演

  江东记者站 张绘薇 杨 磊

  有人说,她的儿子是“来自星星的孩子”,有口不会说,有耳不会听,注定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她说,孩子对于妈妈来讲就是整个世界,她要用最平凡也最伟大的母爱去唤醒自己的孩子。

  家住江东华严社区的沃海芳,是一位坚强的妈妈。她的儿子徐立鸿在6岁时被确诊“儿童自闭症”(又叫孤独症),与周边人沟通存在障碍,情绪不能自控。

  抱着希望,沃海芳带着儿子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四处求医,但收效甚微。有专家告诉她,想要孩子得到最好的康复,家长全身心投入照顾是唯一办法,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令沃海芳倍感欣慰和惊喜的是,经过长期耐心训练,儿子徐立鸿身上一些独特才能逐渐显现。他对某些东西具有惊人记忆力,随便看报纸上几行字,就能在几秒钟内说出字数;随意散在盘子里的纽扣和珠子,40颗以下的,看一会就能准确报出;闭着眼睛听音计数,几十颗珠子,报数基本无误。

  徐立鸿小学毕业之前,沃海芳将他带到了江东区中心阳光驿站,想通过艺术培训促进其更好康复。也就是在这里,徐立鸿开始走上一条独特的音乐道路。阳光驿站老师发现徐立鸿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乐谱看一两遍就能记下来,建议沃海芳送他去学一门乐器。

  经过两年多持之以恒的训练,徐立鸿成了一个葫芦丝吹奏高手。去年8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中国青少年艺术节上,徐立鸿从众多比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在民族乐器类比赛中荣获金奖,而与他同场竞技的都是正常的孩子。徐立鸿今年18岁,在音乐中他找到了自信,日常还会主动与人沟通交流,生活自理能力也越来越强。

  看到儿子成功,沃海芳心中也有了更大梦想,就是帮助更多自闭症孩子和家庭走出困境。沃海芳说,过去十年自己是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才一路挺过来,无论是接收孩子的学校、阳光驿站、达敏学校等,还是耐心陪伴过的医生、老师,我衷心感谢,现在她最想做的就是回馈社会。

  “自闭症儿童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他们需要爱和保护。”在江东区残联、百丈街道、爱心企业等单位支持下,沃海芳牵头成立了“宁波江东宝葫芦阳光乐坊”,旨在通过艺术培训、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自闭症、轻度智障儿童康复。目前“阳光乐坊”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学员报名数量已经有10多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