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当俞冠江宣布放弃已在石浦渔港从事多年的船用油漆生意,回家乡定塘镇投资500万元创办“宁波绿畅”投身农业时,许多人对他的转行表示难以理解。但时间仅仅过了一年半,船用油漆生意走了“下坡路”,而俞冠江却在新行业内崭露头角,企业一天比一天红火,大伙又无不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改行初获成效的关键,是走对了‘三部曲’。”说起成功的秘诀,俞冠江坦言自己绝非心血来潮。 俞冠江的转行“决策”,始于象山中小学校的“学生餐”招投标。2012年下半年,听到这一信息后,闯荡商场多年的他敏锐地嗅出其中的商机:利用家乡是象山全县蔬菜种植大镇得天独厚的优势,创办一家集种植、加工与销售、研发推广现代农业项目于一体的公司,完全可以干出一番“新天地”。 为此,按照“先进完善的硬件设施、快捷优质的专业服务、食品质量的安全保障”高标准要求,俞冠江从创办宁波绿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就立了规矩:每一分钱都要花到刀刃上,办公生活设施可以简陋,食品安全检测等关键设备必须配备先进,并高薪聘请6名专业技术人员把守“检测关”。 去年初,“宁波绿畅”在象山教育部门举行的“学生餐”公开竞标中,经过两轮激烈的竞争,从12家企业中脱颖而出,开始为象山半岛南片的23所中小学校食堂统一配送原材料。 去年2月,驻象某部负责后勤的同志在象山教育信息网上看到“宁波绿畅”入选“学生餐”后,就随手打电话给定塘镇政府询问此事。听到这犹如“天上掉馅饼”的好消息后,俞冠江当天就装了一车新鲜蔬菜“硬闯”部队驻地,并拍胸脯保证“试销一个月,如不满意自动退出部队伙房”。一个月后,不仅该部与他签订了合同,而且周边几个驻地的伙房也邀他成为长期供货商。 如果说“闯入”部队有点被动因素,那么进军三江超市则完全是俞冠江的主动出击。由于每天向中小学校和部队供应的食物原材料品种繁多,“宁波绿畅”每天需往宁波购买各类象山本地缺少的食品。为解决去时的空车成本,更为了拓展市场,他想到了送定塘蔬菜进宁波超市的主意。去年11月起,“宁波绿畅”与三江超市总部签订了每天供应1万公斤包心菜的协议。 “去年的‘三部曲’,共为‘宁波绿畅’带来了2700万元的年产值。”说起未来的打算,俞冠江信心满满地表示,“宁波绿畅”今年与三江超市总部签订的供应品种已由去年的一个猛增到17个。为保证供应,“宁波绿畅”通过带动周边农户已将生产基地扩大到1700亩,而且还在台州三门、温州设立了两个常年收购点。一切顺利的话,预计今年产值会翻一番。 [点睛]俞冠江改行成功,一方面在于其深思熟虑的谋划,善于捕捉市场对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于其经营理念的提升。他投入了先进硬件设施,引进了专业技术人才,实施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优质周到的服务,由于经营有道,因而企业红火。(应国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