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马路旁的建筑垃圾。(沈孙晖 单玉紫枫 摄) 鄞州古林中学对面的空地上,被人偷倒了一些建筑垃圾。市民汤先生前天向本报新闻热线87000000反映,“垃圾倒了有一个多月,前几天下雨,人行道也被殃及池鱼!” 记者到现场进行调查,发现垃圾偷倒的背后,却是建筑垃圾目前无处可去的“困惑”。 路边冒出“百米垃圾带” 前天上午,记者来到古林中学门口,马路对面有一块空地,靠近路边堆了不少碎石、砖块、破木板等垃圾,绵延百米,紧挨的人行道也被搞得“灰头土脸”。 古林中学门卫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有人夜间开车来这边偷倒建筑垃圾,有关部门为此也几次来清理过,“每次清理完,没过几天又倒上了。”暂住在“垃圾带”背后的几名打工者对此也深恶痛绝,“今年情况已比去年好很多。” 偷倒者打“游击战” 对于古林中学对面的“百米垃圾带”,古林城管中队的毛队长头疼不已,“那里是个倾倒死角!” 据介绍,薛家南路这一带新开张的店铺很多,装潢产生了大量建筑垃圾,当地却没有一个集中处理点。加上这条路是断头路,路边则是一大片的拆迁空地,既没有路灯,也没有监控,渐渐地成了一些人心中的“最佳”垃圾倾倒场所,甚至还有人从海曙过来偷倒垃圾。 毛队长介绍,中队一直加强对该区域的巡逻,“但他们好像摸清了巡逻时间规律,故意打‘游击战’,专挑午休或者夜间来偷偷‘作案’。” “有时就算巡逻队员在路上拦下满载建筑垃圾的小货车,但如果司机一口咬定是路过,队员们也拿他没办法!”毛队长感慨,最难的就是抓现行! 毛队长表示,根据《宁波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个人处置零星建筑垃圾(10立方米以下)可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但因抓现行难,所以处罚也比较困难,“我们往往比较被动,倒在哪里清哪里。”据悉,光古林中学对面偷倒的建筑垃圾,中队已安排绿化养护单位清理过多次。 建筑垃圾该去哪儿?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清华大学建材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阎培渝指出,平均每新增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就产生约1万吨建筑垃圾。 毛队长坦言,即使是城管部门清理别人偷倒的建筑垃圾后,也面临一个“垃圾何去何从”的难题,“据我所知,鄞州只有中心区里有个建筑垃圾中转站,各乡镇一般没有。”而仅有的中转站容量有限,垃圾运输成本又高,且手续繁杂,所以建筑垃圾便遇到无处倾倒的难题。 这样一来,似乎形成一个怪圈,大量建筑垃圾无处可去,客观上造成偷倒行为屡禁不止,城管部门疲于奔命,最终却收效甚微。 记者了解到,目前绝大部分建筑垃圾采取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处理,这带来了不少问题,如耗用大量的土地征用费、垃圾清运费等,且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飞扬,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进行“资源化”处理,是公认的“最佳出路”。据悉,上海、北京等地相继成立了一批建筑垃圾再资源化企业,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已初见成效。但在宁波,这项工作还是“短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