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施超 黄佳颖 陶永怀)昨天中午,镇海中学第二报告厅人气爆棚,能容纳200多人的场地“一座难求”。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大学“招生团”来到我市,首次对外招收本科生。 中国科学院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往一直以培养研究生为主,迄今培养研究生超过10万名。国科大今年将在全国10个省市首次招收300名本科生,设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学科专业,其中在我省采取统考方式录取35人。 强大的师资队伍无疑是国科大吸引学生报考的最大动力。目前,中科院已遴选400余位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组成学业导师队伍,供考生进行预选。“考生一旦被录取,可以根据其意愿确定指导老师。”丁仲礼说。 “国科大今年为什么开始招收本科生?”丁仲礼认为,本科教育是未来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年才俊来到中科院工作,他们在科研道路上发展得很好。但如果能在本科阶段时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将会飞得更高更远。”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也是关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丁仲礼认为,“钱学森之问”和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紧密相关,“本科阶段是人才思维方式和模式成型的关键时期,但在引导大学生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当前的本科教育是失败的。” 据介绍,国科大的本科生教育将实行“三段式”的精品化培养方案。这不同于单纯的四年制教育体制,本科生将用一年半时间学习公共基础课,再用一年半时间学习专业基础课,最后一年进行专业性学习和科研实践。大学期间,学生还有两次机会选择自己的专业和学业导师。 对于授课教师的选择,国科大也有独特的评价标准。“知识生产者,上讲堂;知识传授者,当助教。”丁仲礼说,这意味着本科导师必须发挥创新能动性,激发学生挑战科学难题的勇气。同时,要求学生逐渐摆脱中学阶段“手把手”的教学方式,通过参与研讨班和科研实践,不断提升自学创新能力。 招生会进行了一个小时,直到结束时现场学生仍然意犹未尽。笔者采访中了解到,经过这次活动,许多学生显然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中国科学院大学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我看来,这大学培养的是一群有信仰的科学家,他们追求科学梦想,立志科技报国。”一名学生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