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静雅 通讯员 付奇丹 自闭症患儿的根本问题是社会性发展障碍,因此很多国家采取了自闭症患儿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政策,让他们在和正常孩子的学习和玩耍中增强能力。我市教育部门也要求学校不能拒绝自闭症患儿随班就读,但自闭症患儿学习能力差,影响班级平均成绩,自控能力差,扰乱课堂秩序,一些老师或者同学家长不堪其苦,便劝说或直接要求将孩子转走。自闭症孩子的求学之路面临着一个个“拦路虎”。 提起上学,家长个个心酸 “最初的日子真是不堪回首。”前不久刚刚获得2013年度最美宁波人提名奖的沃海芳,一提起患自闭症的儿子徐立鸿上学的事,便感慨万千。 徐立鸿到了入学年纪后,就进入一所普通小学随班就读。由于他自理能力差,沃海芳开始了长达五年的陪读生活。她和孩子坐在教室最后一排,每天一起上学,一起回家。一开始,同学们都把徐立鸿当怪物,家长们更是反对徐立鸿随班就读。沃海芳挨家挨户找家长去沟通,有些家长不给母子俩开门,有些家长把他们带去的水果扔出门。但沃海芳没有放弃,母子俩最终感动了家长,留在了班级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小学最后几年,徐立鸿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默写拼音从来不错,口算飞快。一些同学开始找他玩耍,他也有了自己的好朋友。去年,徐立鸿一举获得葫芦丝大赛青少年B组金奖,还亮相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 充满爱的氛围是最好的良药 自闭症患儿阳阳到了上学年纪,他妈妈多次和一家私立学校联系,终于进了该校。 在这所学校,阳阳幸运地遇到了一位外教Seamus。Seamus在阳阳入学前的暑假就开始研究自闭症,并为他写好了一个学期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在阳阳进教室的第一天,他在黑板上画了海报和全班同学一起迎接他;他向全校的老师发了电子邮件,说自己班上来了个自闭症学生,拜托大家看到他时,向他微笑,并打招呼;在主题教学中,他专门设置了让全班学生了解自闭症的一节课,了解阳阳的特点以及学习如何与他相处……这下子全校都知道阳阳了! 在这个充满爱的氛围中,阳阳逢人便推两下的习惯几乎没有引来大惊小怪。日子久了,面对这群充满善意的朋友,阳阳常常会后悔地嘀咕:我以后再也不打小朋友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个爱打人的阳阳变成了和气的小绅士…… 并非到入学年纪就适合随班 自闭症患儿点点的爸爸是一名老师。家长和老师的双重身份,使他更能客观地面对自闭症孩子该不该随班就读这个问题。 他认为,现在学校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每个班级几十名学生使老师无力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需求,这就要求自闭症患儿进普通学校上学前,要有较好的规范意识、融合能力和自我控制力才行,否则即便是去上学了,也是困难重重或是半途而废。所以,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如果能力还不行的话,先把相关的能力训练好了,再去上学。 鄞州开展关爱 自闭儿公益倡导行动 本报讯(记者南华 通讯员练琴)昨天是第七个世界自闭症日。由鄞州区残联主办、鄞州区小星星特殊儿童训练部等协办的“蓝丝带飘起来”———鄞州区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倡导行动,昨晚在鄞州万达广场举行。 目前,鄞州区约有4800个自闭症患者,为此,鄞州区创办了全市首家专门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教育康复服务的“星星乐园”,开办5年来效果良好。昨晚,鄞州区残联向全市发出了《倡议书》,希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创造一个与这群特殊孩子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社会环境。现场还进行了发放蓝丝带、放映宣传片、点亮蓝灯等活动。海军东海舰队军乐团和鄞州区中河街道幼儿园在广场献演了文艺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