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公交、公共自行车无缝对接 本报讯(记者包凌雁 通讯员龚小刚 储鹏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即将开通,市民关心的公交线路接驳方案终于在昨天对外公布。据了解,1号线开通初期将新增公交线路5条,优化调整11条,同时,沿线站点还将设置公交枢纽场站、公共自行车网点和公共停车场。 从今天起,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地面公交接驳详细方案将在宁波市交通运输委网站(www.nbjt.gov.cn)公布,市民如有意见和建议,可通过电子邮箱nbcsky@163.com进行反馈。 公交:新增5条解决“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桥西站~东环南路站)沿线涉及的公交线路共有89条,根据其他城市的规律,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共线4个站点,常规公交方式吸引力比较高,如共线5至6个站点,轨道速度优势逐步显现,8个站点以上,轨道交通优势明显。 根据这样的规律,又考虑到轨道交通开通初期又处客流培育期,为了不影响市民原先的出行习惯,我市轨道交通接驳方案将以新增为主,优化调整为辅的方式进行。 具体包括:新增公交线路5条,主要解决相关片区“最后一公里”与轨道站点的接驳问题,最大限度实现相关片区居住或办公的市民能实现出门乘坐地面公交到达附近轨道站点的目的。 这5条线路分别是: 新增支线13路(集士港至梁祝公园)接驳1号线梁祝站; 新增支线14路(徐家漕至徐家漕)接驳1号线徐家漕站; 新增支线11路(西门口站至天水家园)接驳1号线西门口站; 新增23路(庄市站至福庆路站)接驳1号线福庆北路站; 新增支线1路(会展路站至会展路站)接驳1号线福庆北路站。 此外,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分别是: 调整156路(马车桥至宁兴小区)优化后该线路接驳1号线高桥站; 调整506路(麦德龙至大红鹰学院)优化后接驳1号线芦港站; 调整302路(高桥西站至甬港新村)优化后接驳1号线高桥西站; 调整628路(姜山至江厦桥东)优化后接驳1号线江厦桥东站; 调整101路(石家站至体育馆站)优化后接驳1号线樱花公园站; 调整116路、116-1路(客运中心至东环南路枢纽站)优化后接驳1号线东环南路站; 调整133区间线(梅墟新城至东环南路枢纽站)优化后接驳1号线东环南路站; 调整175路(石山弄村至东环南路枢纽站)延伸后接驳1号线东环南路站; 调整21路(鄞州高教园区至东环南路枢纽站)延伸后接驳1号线东环南路站; 调整352路(庆丰桥至东环南路枢纽站)延伸后接驳1号线东环南路站; 调整107-1路(明堂岱村至东环南路枢纽站)优化后接驳1号线东环南路站。 此外,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初定的运营时间为早晨6时30分至晚上9时30分,沿线公交线路首末班时间也将据此调整,做到每个站点周边至少有1趟公交线路与轨道首末班时间配套。 受道路状况、公交场站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以上调整线路并不与轨道交通同步开通。“方案通过后,预计很快进入立项实施阶段,成熟一条开通一条,争取今年年内全部开通。”城市客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轨道交通开通运营以后,一旦发生故障,公交车辆将及时予以支援,并启用临时专线,尽可能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临时专线将基本实现“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沿线”全覆盖(高桥西站~东环南路站),确保每个轨道站均设有“临时公交应急站点”。 公共自行车:10个出口有网点,与轨道交通同步启用 以地铁站为中心,800米以内可以选择步行,2公里以内,公共自行车则是最佳的出行方式。 据介绍,从望春桥站至世纪大道自西向东10个轨道站将设置相应的公共自行车网点13个,配置555辆自行车。其中比较大的鼓楼站、樱花公园站分别配置100辆自行车,其他如泽民、西门口、东门口也都分别配置了超过50辆的自行车。这些公共自行车网点出了地铁口就能找到。 私家车:望春桥、东环南路设置公共停车场 据悉,近期将在轨道交通1号线两段建设两个停车场,分别是望春桥,200个地面停车位,东环南路,50个地面临时停车位。“住在轨道两头的市民,可以将私家车停在停车场,乘坐轨道交通进入市区。”城市客运管理局负责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