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宁波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4年06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圣地宁波

史伟刚+孙吉晶

  神户中华同文学校老师在教二年级学生汉语。(邱文雄 摄)
  建仁寺墙壁上的壁画。(邱文雄 摄)

  古代宁波与

  日本的海上交往

  龚缨晏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大学教授

  宁波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部,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在古代,木帆船从宁波出发横渡东海到达日本值嘉岛一带所需的时间,通常不会超过10昼夜,最快的甚至只需3昼夜。有利的自然条件,使日本成为与宁波联系最为密切的海外国家。许多学者认为,宁波地区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往,可以上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不过,早期宁波与日本之间的海上交往是零星的、偶然的。进入唐朝,宁波与日本之间出现了直接横渡东海的海上航线,从而为两地之间的交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804年,日本僧人最澄搭乘日本遣唐使的船只到达宁波,向明州官员提出申请,希望能到天台山拜佛。明州刺史郑审则批准了这一申请。郑审则颁发给最澄的通行证,被称为《明州牒》,至今还保存在日本比睿山延历寺,上面盖有红色的方形篆书公章“明州之印”。

  宋代,宁波是中国对日本进行贸易的主要港口。南宋所修的宁波地方志这样记载:“倭人冒鲸波之险,舳舻相衔,以其物来售。”在这些来自日本的商人中,有的还是华侨。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中,珍藏着三块南宋时期的石碑。上面记载,乾道三年(1167年),有三位原籍福建的日本华侨来到宁波,各自向宁波的一座佛寺捐献了十文钱,用来修筑一丈道路,以祈求自己祖先的亡灵能够得以超度,自己在世上的生活能够得到庇佑。除了日本商人外,宋代也有许多日本僧人来到宁波。

  明朝建立后,确立了朝贡贸易体制,规定日本人只能到宁波来朝贡,这样,宁波就成了明朝中国与日本交往的唯一合法口岸。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就设在现在宁波市海曙区中山公园九曲廊一带。日本先后向明朝派出了20个外交使团,他们都是通过宁波出入中国的。日本来宾在宁波期间,还与当地文人作诗唱和,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1467年,日本僧人雪舟随日本使团到达宁波。他不仅游览了宁波的风景名胜,而且还通过绘画将其记录下来。他绘制的《育王山图》,生动地描绘了宁波名寺阿育王寺的景观。此图现藏日本的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雪舟还画过一幅《宁波府城图》,其原作已不知下落,好在一个不知名的人摹绘了此图。这幅珍贵的摹本现在保存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雪舟的《宁波府城图》是我们认识明代宁波城的主要依据。

  另一位日本使节策彦周良曾于1539年、1547年两次来到宁波,并且留下了日记《初渡集》、《再渡集》。在这两本日记中,策彦周良生动地记载了当时宁波的社会生活。策彦周良说,当时宁波城内店铺林立,各式各样的招牌随处可见,其中有一家酒店的招牌是“过客闻香下马,行人知味停车”。我们知道,杭州百年名店知味馆即以“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对联而闻名。根据策彦周良的记载,早在明末,类似的招牌就已经出现在宁波街头了。

  旅日华侨爱乡情深

  本报记者 史伟刚 孙吉晶

  6月5日下午1时许,我们一行一下新干线高铁,就直奔神户三江会馆,受到了神户三江会馆理事长姜成生和另3位理事的热情接待。

  姜老先生今年已是81岁高龄。他原籍慈溪,5岁时跟随做裁缝的父母东渡日本来到神户,在这里已经生活了70多年。

  三江会馆前身是三江公所,至迟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成立。1894年,吴锦堂被驻日公使任命为神户旅住清朝商人公举商董、神户中华会馆总代表、三江公所会头,从此,他为同乡们竭诚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岁月沧桑,旅日华侨爱国爱乡之情一脉相承。作为第二代华侨的杰出代表,姜先生至今仍把精力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和中日友好交往活动,三年前,他曾到过宁波。三江会馆坐落在神户中央区,有两幢颇为气派的8层大楼。姜先生基本上每天在此办公,完全尽义务。老人表示,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能把三江会馆100多年的历史发掘整理出来,让青年一代的华侨子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要忘了“本”。

  为此,姜成生和其他理事每年都会捐钱资助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神户中华同文学校是由华侨创办、目前日本规模最大的华侨子弟学校,设有小学、中学,现有学生698人,90%以上是华侨子女,有的已是第六代。祖籍广东中山的杨震雄校长陪同我们参观了校舍,他说,学校开设的课目包括中国历史、地理以及书法、音乐等,语言以中文为主。“如果没有华侨社团和像姜成生这样老一辈华侨的长年支持,同文学校就难以办下去。”杨校长说,同为私立学校,神户中华同文学校的读书费用比当地其他学校少一半,目的就是减轻华侨的负担,让其下一代能更好地接受教育。

  曾就读于同文学校、现为兵库县浙江同乡会理事的汪虎义祖籍奉化溪口。他告诉记者,老一辈华侨文化程度低,刚到日本时,大多拿的是菜刀、剪刀和理发刀,现在新一代华侨有文化、有开拓精神,从事的行业从传统的裁缝、理发、餐馆向影视、进出口业务和旅游产业发展,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作为新一代华侨中的佼佼者,如今,汪虎义也热心地在为三江会馆的公益活动而奔波,为神户与宁波的交往牵线搭桥。

  和神户三江会馆一样,在东京的宁波旅日同乡会多年来一直在为宁波和日本之间的友好往来努力。宁波旅日同乡会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有家庭会员300多个,是经日本外务省认定的社会团体。除了经贸合作,同乡会还组织华侨孩子到宁波参加夏令营。此外,他们还举办“茶花杯”国际华裔学生书法大赛,已连续举办了13届。在采访中,老一代华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能忘了根”,其拳拳爱乡之情令人动情。

  今年4月,宁波亚乐克汽车部件公司总经理大野恒男担任宁波日本商会俱乐部会长。已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大野先生,对宁波有很深的感情。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宁波保税区的亚乐克汽车部件公司,专访大野恒男。一见面,年过六旬的他,用带着口音的中文跟大家问好。他笑着让翻译告诉我们,“虽然在中国呆了很久,但只能讲几句中文,中文真是一种难学的语言。”

  大野恒男到宁波工作才两年多时间,回想起刚到的那天,记忆犹新。“刚下过雪,天空很蓝,空气清新,让我感觉眼前一亮。”在北方地区饱受雾霾困扰的他,因此对宁波有着良好的第一印象,称赞宁波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

  亚乐克是一家以汽车座椅及零部件为主的生产企业,近年来产值稳步提升。产品主要送往日本供给丰田。今年5月份开始,有一部分产品销到天津。“前几年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但我们带领员工一起挺过来了,现在最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大野恒男对在宁波创业充满信心。

  宁波日本商会俱乐部现有会员企业70多家,但大野恒男会长认为在甬投资的日本客商远不止这个数,实际要超过三倍。除了大多数在北仑,余姚、镇海等地也有分布。

  大野先生认为,日本企业来甬投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集中在钢铁、化工等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领域,看中的是当地及周边省份大量的劳动力;当前经历的第二阶段,正向金融、通讯、保险、咨询等服务产业领域拓展,已经出现了一批分支机构。“随着中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继续投资制造业项目已非明智之举。”当然,大野恒男也表示,已投产的项目还会继续,暂没有转移的打算。

  在中国辗转多年,大野恒男心里也有个比较。他说,宁波有着天然的港口优势,有保税区的政策吸引,货物无论是运往日本,还是中国其他城市,成本相对比较低。但是,宁波也面临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制约,仍需改善投资环境。譬如,夏天由于电力不足,经常会出现限电停工现象,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机场航线能直飞的城市较少,要转道上海、杭州乘机,这让经常出差的他很头疼。

  大野恒男说他喜欢宁波,但由于年龄原因,明年他不得不离开中国。他笑着说,宁波企业要把独一无二、有特色的产品拿到日本去,这些东西肯定会在日本受到欢迎。 

  6月4日,记者来到东京最古老的寺庙浅草寺。这座寺庙建于公元628年,从日本江户时代起以“浅草观音”的盛名成为日本民众的朝拜胜地。

  浅草寺的大部分建筑重修于“二战”后,但建筑风格沿袭旧时,其二头门的梭柱、斗拱等保留了明清时期浙东建筑的一些特征。

  在地处东京市中心的皇居北面,有一个古代庭园叫“后乐园”。与宁波“后乐园”名称的来历一样,这个“后乐园”的名称也出自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宁波人自豪的是,这座庭园的许多景观正是由明末清初赴日的宁波先哲朱舜水设计,其名称也正是由他向园子的主人建议而取的。

  京都是我们在日本寻访海上丝绸之路遗存的最后一站。一进入京都,便感觉到这个古都与东京大不一样:整座城市古色古香,到处是寺院、神社、庭园等古建筑。导游说,京都大大小小的寺庙有1800多个,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就有17处。

  天龙寺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京都市郊岚山脚下,这座寺院建于660年前。天龙寺在日本与明朝的“勘合贸易”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由于明朝“海禁”,日本“闭关”,两国间的官方贸易曾一度中止。1432年,日本派在天龙寺为僧的宁波人龙室道渊为“遣明使”正使,重开与中国的“勘合贸易”,这标志着中日之间恢复了官方交通往来。天龙寺有多个院落组成,妙智院是其中之一。妙智院曾住过一位作为最后两次“遣明使”来宁波的僧人策彦周良。他两次在宁波停留了很长时间,结交了书法家丰坊等一批文人学士。我们没有遇见住持,但据管理人员介绍,一些和“遣明使”相关的文献资料目前存放在京都博物馆。

  位于京都市区的临济宗大本山建仁寺是日本最古老的禅宗寺院。其开山祖师荣西禅师曾两次入宋参学,都是从明州(宁波)上岸,并曾朝拜育王山和天童山,后来还随师住在天童寺。他从明州出发,带了许多佛教经籍、诗文书画以及茶籽回日本。此后,荣西成为日本的禅宗始祖与“茶祖”。建仁寺内非常干净,入内参观需换上寺内提供的拖鞋。在寺庙的一些房间,记者发现墙壁上有多幅壁画,内容都是荣西禅师游历中国时的所见所闻。在荣西禅师的生平介绍中,记者看到了有关“明州”“阿育王山”的明确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的一些博物馆,迄今还保存了大量宁波古代佛教美术作品。就在2009年7月,日本第二大国立博物馆举办了“圣地宁波———日本佛教1300年之源流”特别展。展览汇集了唐宋以来,由宁波港输出的现收藏于日本各大博物馆、宗教寺院的中国佛教造像、绘画、书法等列入“日本国宝”“重要文化财”的珍贵文物170余件,当时浙江省博物馆还提供了不少展品。宁波旅日同乡会作为发起单位之一,参与组织了此次规模盛大的展览活动,这在当时日本国内引起了很大反响。

  “把宁波喻为‘圣地’,足见宁波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分量。”宁波旅日同乡会理事长傅建兴自豪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