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地名图册》 正式出版 涵盖了历年来城市发展的辉煌成就 本报讯(记者杨静雅 通讯员陈军杰 邓天武)日前,宁海县新版《宁海县地名图册》正式问世,该图册的出版填补了该县历年以来发生的城区人文景观、地理面貌和城市建设发生巨大变化的历史空白。 据介绍,此次出版的《宁海县地名图册》,由该县民政局和省工程勘察院联合编制,体现了该县最新勘界的成果,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图册收录了39幅地图,近百张彩色照片,涵盖了该县地形地貌、公共事业、医疗机构、交通网络、水利工程、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等内容,详细标注了18个乡镇(街道)政府驻地、行政村、自然村、道路、住宅区、建筑物、河流、山峰等名称,也是该县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成果的开发与应用之一。 据了解,该县于1989年出版了《宁海县地图册》之后,一直未对该图册进行更新和完善。近年来,随着该县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乡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许多地名被更名或者消亡。《宁海县地名图册》的出版,有助于进一步推广标准地名的使用,并为编制其他类型的地图提供了详实的依据。 留住岁月的痕迹 鄞州区民政局开展福彩与我同行免费拍照活动 本报讯(记者杨静雅 通讯员单飞龙 邓天武)7月7日,鄞州区民政局组织开展福彩与我同行“留住岁月的痕迹”免费拍照公益活动。 活动邀请鄞州日报社摄影记者为革命老区———横街镇惠民村近100名70周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拍照,经后期制作完成后通过该村老年协会分发到户。 图为志愿者在给老人拍照片。 本报讯(记者杨静雅 通讯员陈军杰 邓天武)“为什么不能给我路费?”日前,从宁海县救助站里传出一阵吵闹声,说话的是“80后”江西小伙子小徐,他自称没钱返乡,向工作人员直接要钱救助,结果遭到了拒绝。 面对小徐的吵闹,凭借经验,该县救助站站长仇斌华断定他是一名“跑站者”。于是,工作人员把小徐的名字输入系统进行比对核实,发现他已经“跑”了全国各地救助站100多次,称得上是“求助专业户”了。在证据面前,小徐悻悻离去。 据仇斌华介绍,社会上一度出现一批职业“跑站”人员。这些“跑站”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游走于各个城市间的救助站骗吃骗喝骗钱度日,极大浪费了政府资源。为切实加强救助站建设和管理,该县救助站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人防、技防、制防、物防“四防一体”建设,严厉打击“跑站”人员。 该站加强“人防”建设,坚持“凡进必检”原则,与公安等部门通力合作,核查进站人员身份信息,杜绝假身份、无身份求助人员的反复求助现象发生;加强“技防”建设,现已实现无缝对接“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图像采集、网络比对、异地协查等信息化手段,遏制恶意骗取救助行为的发生;强化“制防”建设,建规立制规范使用救助补助资金,日常救助尽可能以实物救助为主,切断“跑站”人员骗取救助资金的渠道;强化“物防”建设,救助站内已建立了全方位网络监控平台、安检检测系统等,工作人员只要登录站内任意一台电脑,即可随时查看全站情况,及时发现举止异常的“跑站”人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救助站查处、打击各类“跑站”人员上百人。 宁海县救助站在打击“跑站”人员的同时,还创新管理模式,为受助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对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委托儿童福利机构代养;对自愿返乡的购买车票让其及早返乡;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协同相关部门联系其家人,安排专人及时护送其安全返乡;对危重病人、精神病患者等人,及时送至定点医院进行医疗救治;对智力障碍者、查找不到户籍或临时无法返乡的,实行保护性救助,发现一个、救助一个,同时适当延长救助时限,并进行妥善安置。对确实不愿意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人员,提供必要的食品、衣服、棉被等,确保流浪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2013年,该县救助管理站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千余人次,救助金额100余万元。 传递正能量 北仑区社会组织涌现十余位先进人物 本报讯(记者杨静雅 通讯员邓天武)近年来,北仑区社会组织中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 据北仑区民政局统计,近年来,北仑区社会组织中涌现了10余位获得省、市、区级道德模范的公众人物。在道德模范、最美宁波人等系列评选中,胡振立(球迷协会会长)、王义德(红联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素梅(安心养老院院长)、陈军浩(新碶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吴雄文(海棠志愿服务队长)、赵冬香(红联香香理发组组长)、程艳(银杏爱心编织负责人)、蒋红(牡丹英语俱乐部负责人)、夏丁辉(区志愿者协会秘书长)、朱治平(原区志愿者协会大队长)等位列其中。 倡导文明殡葬 象山县进行吊唁方式改革 本报讯(记者杨静雅 通讯员邓天武)象山县自7月1日起开展吊唁方式改革,倡导全社会少用或不用一次性花圈花篮,逐步树立文明节俭办丧的意识。 6月12日,象山县委办、县府办下发《关于在县殡仪馆开展吊唁方式改革的通知》,取消县殡仪馆悼念厅一次性花圈花篮摆放,丧属亲友以挽联形式和献花的方式表达哀思。同时,县殡仪馆以低至成本价为丧属提供挽联打印和束花销售服务。 为更好落实县殡仪馆吊唁方式改革工作,该县将对县殡仪馆6个悼念厅进行整体改造,引进环保固定花圈进行厅堂布置,提升庄严隆重氛围,优化治丧环境。 据介绍,吊唁方式改革实施以来,县殡仪馆加强值班力量,每天安排8人24小时值班,轮流巡视厅堂、大门口等地,有效劝阻了2起携带花圈、4起携带大束鲜花进馆行为。 让爱心捐赠更便捷 鄞州区首次实行网上慈善募集 本报讯(记者杨静雅 通讯员单飞龙 邓天武)7月7日,鄞州区慈善总会在网上推出3大慈善认捐项目接受社会认捐,这是该区首次实行网上募集这一新型慈善方式,旨在为全区爱心人士搭建起一个广阔的捐赠平台,让捐款更有针对性,也更符合捐赠人的意愿,不断扩大慈善救助活动的社会影响面。 在本次慈善认捐项目中,“贫困单亲家庭子女助学”项目将对全区60名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单亲家庭子女展开救助,“贫困失独家庭”项目将对全区20户失独家庭展开救助,“慈善微电影拍摄”项目通过创业脱贫典型人物、事迹的公益宣传,让更多有创业志向、但没有启动资金的贫困群体能获得社会慈善救助,上述三个项目预期共需资金41万元。 让爱心资源有个集散地 镇海区启动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园建设 本报讯(记者杨静雅 通讯员邓天武)日前,镇海区启动全市首个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园建设。 据介绍,镇海社会组织公益创业园将通过建立机构办公、孵化服务、公众体验等三大功能区块,引入公益基金会、专业培训及财务、法律代理等支持性公益机构,建立以驻园社会组织为主体、全区志愿者为后盾的综合服务队伍,打造公益项目一站式服务平台,构建资源对接零障碍、公益创业零风险、公众参与零门槛的公益产业链。 该园将于年底建成投用,计划每年孵化公益项目30个,带动社会投入公益资金50万元以上,吸引3万名群众参与公益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