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海曙区鼓楼、西门街道的居民代表正在参观中山路改造项目工地。 (记者 徐文杰 摄) |
■把施工噪音大的工序安排在白天 ■现场严控泥浆泄漏、污染周边场地 ■封闭式围挡更改为通透式围挡 □本报记者 王 岚 实习生 周思逸 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工地现场是什么样子,噪音都从哪里来?昨天上午,近40位来自鼓楼、西门、月湖等街道的市民代表、街道工作人员,走进海曙标段的江厦桥—开明街段工地现场,与工程进行了一次零距离接触。 与人们脑海中噪音纷扰、尘土飞扬的工地景象不同,开放工地现场显得整洁、有序:工地外围以及内部作业坑洞区,都有隔离设施;工地地面清洁,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划分清晰;各类建材,包括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碎石都被统一堆放在不影响施工和通行的区域。 据介绍,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全长9.2公里,沿路涉及住宅小区、商场等较多。为此,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定进行现场布置与管理。 “前段时间白天特别吵,从早上六点多就听见‘突突突’的机械声了。”家住中山路沿线的陈阿姨抱怨道。 “那是机械破水泥层的施工,因为有些路面水泥层太过结实,只能靠机械钻头一次次打碎,然后我们才能换噪音小点的人工作业。”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指挥部一工作人员现场解释说。 家住江东太古城小区的朱女士特意来到现场:“这两天,我晚上睡觉都要把门窗关得死死的,因为中山路工程夜间仍在施工。” 对此,该工作人员表示,因为中山路有很多东西向横穿路口管道及南北向过路管道,为确保白天交通正常通行,只能采取夜间施工。“施工时,我们尽量将噪音较大的工序安排在夜间较早时段实施,同时做好施工材料轻拿轻放,将噪音减到最小。” 听完解释,两位阿姨也表示了理解:“大热天的,建设工人们也不容易,希望工程早点结束,我们熬熬也就过去了。” 据介绍,为了减少工地噪音和扬尘问题,施工单位也采取了不少办法。比如,合理安排工序;禁止操作中的猛敲猛打、撞击、大声喧哗等;绿化隔离带迁改施工过程及时设置临时围护及覆盖薄膜;施工现场及周围道路经常洒水冲洗、清扫;规范泥浆排放,使所有泥浆收集于泥浆箱内,现场严控泥浆泄漏、污染周边场地,禁止向河道及周边场地排放等。 与此同时,还采取了不少文明施工措施。如在施工现场出入口设置大门,施工范围设置统一的围挡,喷射公益广告美化围挡;根据交通导改设置相应的导向、提示、警示等标牌。平桥社区的章女士对工地的人性化管理表示肯定:“他们白天的大噪音施工会避开我们老年人的午休时间。” 除了附近居民外,中山路综合整治工程还给沿街商铺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为减少对南侧店铺视线的遮挡,为店铺吸引人气,施工单位将部分路段由原来封闭式围挡更改为通透式围挡,在对应位置悬挂店招。施工单位还优化施工方案,在管线施工完成后迅速进行人行道施工,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和商铺经营的影响。 不仅如此,指挥部还十分重视与社区的沟通互动,在端午节等节假日走进社区,组织相关社区联谊活动,既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同时也听取民众对工程的合理化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