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少年素质教育报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2版
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3版
少年素质教育报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3月16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脉络理清 方能读写有效

  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实验学校 黄冬玲

  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写来的作文条理混乱,文章内在缺乏必要的逻辑性,或者读起文章来,根本抓不住重点,读了半天也不得要领,更别说一口气将文章内容概括下来。在实践的探索中,我发现问题的产生与语文课上学生缺乏理性的思考,在语文学习中忽略了对文章结构的把握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段落层次教学还是有存在的必要,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读写的效率。但是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在新课程理念指引下赋予段落层次教学全新的意义,改进原有的方法。

  

  一、理清段落层次,提高阅读效率

  

  说实在话,给课文内容分段是传统教学串讲串问的产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招人埋怨的。新课程理念下出台后,它就基本上被人们一脚踢出语文课堂。其实给课文分段这种做法,具有理性的严谨,在教学设计中也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不会因此发生混乱。像很多特级老师的课堂上都可以听到很清晰的教学层次,薛法根执教《三打白骨精》就紧紧抓住了妖精的三变,孙悟空的三打,唐僧的三责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条理相当清晰,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听课者都是很好的提示作用。

  同时在阅读教学中,段落层次教学也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条理,抓住文章的主线,把握文章的要领,在学生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框架。学生根据这个阅读框架就能够较快的深入领会阅读内容的各种信息,把握阅读内容的主次,抓住要领,读懂文章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以及文章布局谋篇方面的特点。譬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在学生初读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在读过以后,学生能够知道在学生初读的时候写的就是我童年时候写了一首诗得到了父母不同的评价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后在此基础上很快就可以让学生把握到文章的脉络层次了:课文先讲了我小时候得到的两种不同评价;然后是讲到了这两种不同评价对我的影响。前面的内容比较容易读懂,后面的内容读起来有些难懂,但是它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在教与学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的侧重于后者。如果长期有效的渗透,就会潜移默化的成为学生阅读的一种重要阅读方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学会提炼提纲,有助习作谋篇

  

  围绕主题编写写作提纲是学生习作布局谋篇的关键所在,提纲编好了,写作的过程就顺畅多了。整篇文章也就脉络分明,条理清晰。但是学生编写提纲的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除了要自己在习作时有意识的练习之外,更多的是要从阅读课上习得。而阅读课上对学生编写提纲有帮助的当数理清文章脉络的引导。这种引导,是一种概括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实践证明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笔者曾经就此做了相应的实验,在三年级平行班级中,一个班在阅读时进行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的引导,一个班级只字不提。一年下来,观察两个班级的作文水平,发现两个班级在布局谋篇方面后者班级的习作整体水平上文章条理混乱,文章内容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多数学生语言重复啰嗦;而前者班级的习作却显得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清晰,能够围绕主题一步一步的写到要写的内容。所以其坚持联系引导,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不同层面,学生也会在阅读中有意无意自觉或是不自觉的积累一些文章的结构和布局谋篇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至少可以避免让大多数习作刚刚起步的学生动笔时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说起。所以呼吁同行们整个小学阶段完整的坚持做下来,对学生的习作真的很有好处。

  段落层次教学的实施一旦处理不好,又容易陷入那种串讲串问的阅读分析教学,使课堂教学陷入僵化,缺乏语文教学的应有活力。如何赋予段落层次教学全新的涵义,改变以往的做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们可以融合新课程理念,有效改变以往的方式,使之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1、从课题质疑入手。

  很多阅读课喜欢从课题入手探究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实有些课文学生的质疑就是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的一个有效契机。如《海上日出》,读课题后你想探究什么?学生纷纷发表看法说:我想知道海上日出前的景象;我想知道海上日出时的景象,我想知道海上日出后的景象;师可以顺势引导:你猜想那一个内容会是文章的重点?由此展开阅读,在阅读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其实也就顺势达成了文章的段落层次教学,既不露斧凿之痕,又简单有效,对学生同类型的习作布局谋篇也能够渠道很好的示范作用。

  2、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

  有些课文学生概括起主要内容来非常容易,有些稍有一些难度,但是不管哪种,学生在初读后都会形成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说出了主要内容之后,就从主要内容入手,对主要内容进行“切割”。如《老人与海鸥》一文,主要写到了一位老人十几年如一日来翠湖边喂海鸥;后来老人去世后海鸥看着老人的遗像为老人守灵送行,久久不肯离去。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层次时,引导学生想想:找找老人对海鸥好的内容,再找找海鸥回报老人的内容,学生就很快可以把握课文的脉络层次了。

  3、紧扣重点词句入手。

  很多课文中都有些点睛之笔,这些点睛之笔,是文章感情的升华,也是课文只要内容的概括。正因为如此,所以它也可以成为理清文章脉络层次的一个切入点。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结尾写到:这是一对多么了不起的父与子呀!紧扣“了不起的父与子”,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文章哪些内容写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哪些内容又写到了儿子的了不起?学生依此很快就可以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了,由此展开阅读就可以做到自主高效。

  4、从文章的特殊标记处入手。

  纵观小学课本中也有很多文章结构特殊,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小英雄雨来》等采用的都是留出空白,自动换行,让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文章的脉络层次,所以这类文章的段落层次教学无需话太多的力气,但是在概括内容和理清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得多下点功夫了。

  新课程理念下,要遵循学生的自主性原则,引导出方式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而不是教师灌输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2版: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3版: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4版:少年素质教育报
朗训全外教口语集中营
脉络理清 方能读写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