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双语读写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2版
小记者大视野

第A3版
小作家大手笔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4月20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习作展示成为学生的“加油站”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蜃蛟小学 黄振浩

  小学阶段对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以及写作习惯的培养,对学生的一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除了需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对班内学生进行精心地组织和引导,传授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外,还需要有恰当的习作展示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让学生愿意去写,体验成功、进步带来的快乐。日常教学中,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一、有声“加油站”——习作朗读

  1、教师深情朗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告诉我们:“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作文以“构思新,表达明,给人耳目一新”为标准,对学生敢于表达不同见解,要大张旗鼓地表扬,哪怕是肤浅的错误的见解,也要对其敢说敢想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因此建议每次作文写完后,可设一堂作文讲评课。在课堂中,教师挑选优秀的作文在班内大声并深情地朗读,或挑选某一个段落,或挑选某一个句子进行重点朗读予以表扬。读的面可以广一点,能让更多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一个好的构思、立意,一个精彩的语段,一个新颖有创意的句子,甚至是一个用得生动传神的词语,都应分析其妙处,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心理研究证明: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以鼓励性的语言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环境,学生会敞开心扉,真情流露。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的话语,唤起学生求异和求新的欲望,以达到“同中求异”、“旧中求新”这样富有创意的境界。每当小作者听到自己写的内容被老师在班内当众深情地朗读时,他们的内心是无比激动的,心中自然充满了愉悦与自豪。这种大面积的习作朗读,能调动起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学生说:“每当我的作文被老师读到,我的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2、校园广播朗读

  好的习作,还可以在校内的红领巾广播站朗读,让全校的学生都能听到。这对于小作者来说,更是一种肯定,对班内学生来说,班级内整体的习作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校园广播一周一次。虽然广播次数不多,但也让他们尝到了写作的快乐,体会到了成功的愉悦。对于其它学生也树立了榜样,这个榜样就在我们身边,别人能写得那么好,相信自己也能。

  

    二、文字“加油站”——习作张贴

  1、利用班报展示

  一张普通的白纸,文字、插图、花边都由班内学生自己手工排版、制作。制作完成后复印,各班分发。一周刊出一期,分四版。第一版放最优秀的整篇作文;第二版放班内学生的精彩段落;第三版放学生的好词佳句;第四版放作文指导老师的下水文或留言。不管是文章还是句段,都要在文末郑重其事地署上小作者的大名。

  出班报的过程,其实也是在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讨论,集体修改习作,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在讨论录用稿子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把握重点,启发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分析、比较。出班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靠自己的智慧总结出所写文章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穿插选取的其它学生的作文片断,让大家欣赏或评析。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作文找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加以修改、补充。

  2、利用黑板报展示

  每一期黑板报都要为学生的习作保留一块“自留地”,让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那一方墙壁上生根、发芽、成长。那黑板上的小作者名字闪着光芒,引来更多的同学羡慕,范文则让更多的学生仿效学习。为了让自己的习作能上黑板报,有些家长也会参与进来,优秀的“稿源”让我们应接不暇,常常忙坏了几个小主编。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本质就是渴望得到赏识。”“言为心声”,学生的作文大都凝聚着他们创作的心血,学生付出的心血当然渴望一种心与心的交流,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赏。班级黑板报是一块不可丢失的阵地。

  3、利用学校宣传窗展示

  学校宣传窗设有“学生习作”一栏,对于稿件的质量把关更严。对于能进学校宣传窗展示习作的学生来说,那种兴奋与欣喜自然是难以言表。天长日久,大家达成了一个共识:只要你努力,大家都看得见;只要你进步,大家都会认可。但是,孩子不是小大人,他们是具有独立人格特征的生命体。学生的作文,应该体现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认识,他们的语言表达特点。在挑选学生作文的过程中,不能把我们老师(成人)的思想认识与语言表达强加给他们,要以孩子的眼光、孩子的心灵去看世界,以儿童的语言去看表达。以赏识的眼光,尽可能挖掘每个孩子习作中的闪光点,并为尽可能多的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哪怕是几个词,几句话),使之对作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对作文产生兴趣,是作文成功的开始。

  

    三、铅字“加油站”——习作投稿

  当学生的习作水平逐步提高,有更多的好作文涌现之时,老师们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有关刊物投稿。无论结果如何,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成功了,则倍增信心,失败了,则继续努力。而这种锻炼必定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个学期以来,写作班就喜报频传:一位学生的作文《“白骨精”老妈》被《作文成功之路》录用;另一学生的作文《小猴借新衣》被《东方少年?阅读写作版》录用,两位学生的文章《小鸭减肥记》和《小猫菲菲》发表在《少年素质教育报》上;另有几篇文章在区级报刊杂志发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高了。我想:成功的快乐莫过于此。

  于永正老师曾说:孩子们的童年应当是一首诗,是一首充满情趣的诗,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品评起来都是有味道的诗……这首美丽的诗应该是由老师构思,师生一起创作共同完成的。有了诗的滋味,学生就再也不会感到习作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精神负担,反而会觉得那是一种乐趣。让习作展示成为学生的“加油站”,前行路上将动力十足。

  (作者邮编:315159;手机:1377700347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2版:小记者大视野
   第A3版:小作家大手笔
   第A4版:双语读写
让习作展示成为学生的“加油站”
朗训全外教口语集中营
外语天地 本专版由朗训少儿英语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