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双语读写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A1版
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2版
小记者大视野

第A3版
小作家大手笔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4月27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学语文写话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宁波市海曙区海曙中心小学 冯梦姣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缺乏真实情感,内容空洞,人云亦云,这些都是作文教学的问题。作文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与“儿童”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那么怎么才能实现写话教学更加有效呢?本文就我个人的教学实践谈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写作本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童年也是五彩缤纷的,所以孩子的作文也应该是充满着童趣,充满着生活味道,作文应该记载他们成长的点点滴滴。

  (一)立足课堂,创设情景

  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零散的灵感,变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尤其是低年级段,孩子们还不知道这个也可以变成写作的材料,所以老师起了很重要的引导作用。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除了专门的写话训练,也可以将写话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根据阅读材料,进行恰当的安排,如对省略号的补充,对文中内容空白处的填补,仿写句子等,这不仅是对阅读的深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好词好句有所积累,也有了较好的写作范式,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同时也是进行发散思维,想象力的训练。如一年级上册中的“《雪地里的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学完这课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场景,进行“谁干什么”的句式练习,让学生说说,会进行简单规范的基础表达。

  (二)源于生活,丰富情境

  课堂是作文教学的阵地,积极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深入的体验,这对于作文教学可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作文课,课前,老师先神秘地在黑板上写出“铁锤chuí蛋chuí不碎”,这个题目一出来孩子们就立刻兴奋起来,纷纷议论这个怎么可能呢?这时候老师不慌不忙地拿出工具,并邀请班上的大力士来完成这个任务。全班同学的眼睛就盯着这位学生,用力一砸后,蛋碎了。此时更加掀起了一阵高潮,都说蛋不是碎了嘛,怎么能说不碎呢?老师这个时候终于揭开谜底,原来2个chuí是不一样的,一个是锤子的锤,一个是动词捶蛋的捶。老师就趁机让学生回忆刚才发生的事,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自己再顺便补充一些小细节,例如老师是怎么样走进教室的,然后怎么样拿出蛋和锤子的。然后把学生说到的好词语,如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等都写在黑板上,自己再“送”了些词语,如神秘、大力士等,学生们纷纷拿起笔写起来,由于是自己经历过的,又参与到其中的,很快就把文章给写出来了。在这里需要注意,这类训练,对于低年级孩子是有效的,高年级孩子就得从中挖细节,发现新内容,写出有新意或者深意的作文。

  二、关注生活化的信息

  (一)渗透观察 积累素材

  培养学生素材积累意识在小学低段就要实行,这为了今后能轻松写作文素材打下基础。由于低段学生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素材,有的时候他们不会想到原来这个也是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的。

  在每次上课前5分钟,可以让孩子说说自己碰到的趣事、乐事,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去捕捉和观察生活中的有意义的事,学会搜集相关有用的信息,这样逐渐地学生养成了随即观察的好习惯,为了以后中高年级段的习作打下很好的基础。

  而且不是只有语文课可以培养观察,进行写作。例如有位老师就很聪明地利用到了思想品德课。这个课一般都是语文老师兼上的,那次讲到孝顺父母那一章,老师就利用这个材料,给学生布置了一份独特的“亲情”作业——给长辈夹一次菜,观察他们的神情,并把这个写下来,顺便写下自己的想法。这个作业一出,学生们都很兴奋,说跟以往的作业不太一样。

  (二)源于生活 激发兴趣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已经有了口语交际和展示台这两块方面的内容,老师好好利用这两块,通过游戏、活动,让他们更乐于开口说,愉快写。

  我在上二年级《语文园地四》的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时,当我拿出模型冲锋枪时,班级里的学生兴奋了。然后我请一组组的学生来进行参观,接着请代表来发言。当然还有奖励制度,讲得好的孩子可以来摸一摸,这样学生的兴致就一下子高了,当场就可以说一段话了,孩子边说,我边把他说的好字好词给写在黑板上,再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写段话,学生就立刻写起来了。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可以从写作中体会到乐趣。

  低段学生所会的字词并不多,所以用画代替不会写的,画和写相结合的绘画日记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教师设定一定的格式,让学生可以参照下笔。如第一行写“X月X日 星期X 天气X”,天气可以画相应的图案,晴天就画个太阳,阴天就画一朵云,如果下雨就在云朵下面画上雨丝。生动形象又很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下面接着写上“我想说的话”,开始可以让学生写一两句话,循序渐进,但必须是自己想说,想表达的,能表达,做到有真情;下面配上图画,让学生发挥想象,画上自己喜欢的内容,要求美观大方。

  还可以把有趣的情景搬到课堂来,例如可以帮他们弄个儿童剧,或者是角色扮演,自己亲生经历过的一定有更深的印象,比起以前的费尽心思,这个更加能让他们有动力,有东西可以写。   

  三、绘制生活化的蓝图

  不同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对生活也有不同的体验,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认知体验和表达方式,也就是把学生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地、自在地写。

  (一)发挥孩子的天性

  低段学生,他们对同一样事物有很多种不同的看法,不能以大人的想法把他们的想法给扼杀了,有的文章可能在大人眼里,觉得是文理不通,但是在孩子的心里是很看重的。而且可能孩子们写出来的跟他本身所想表达的根本没有联系,但是也不要掐断孩子们的想象,因为那样的文章所反映的是儿童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看法。如果一次次的打击,学生就会越来越怕作文,从此逃避文章。对于孩子的作文,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多提为什么,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二)帮助孩子写生活

  很多人认为低段孩子不会写作文不懂得体验生活,这个想法完全是错误的。正因为是孩子,他们的文章恰恰是最纯真的,最美好的,因为他们的心灵是纯净的。

  可以先让学生从一句开始,发展到几句,由几句发展到段。也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可写做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尝到的、触到的、心里想的。也可以从颜色、姿态、动作、变化加上好的词语进行扩展。慢慢的,这种写话小作文变得越来越有味儿,已经成为一盆色香味俱全的菜了。就像邹静老师曾经教学二年级写话《做个快乐的小厨师》中提到“生活好像一盘“菜”,酸甜苦辣各人爱。若要称心又满意,小小“厨师”上阵来。细心观察勤积累,好菜好料在心中,学以致用很重要,添油加醋味道好。善于想象能思考,美味佳肴跑不了。心手合一多练习,做个快乐“小厨师”。

  (三)激发孩子爱写作

  现在孩子们都有个通病,那就是讨厌写作。为此我在毕业前对某几个学校的孩子做过调查:对作文是否有兴趣,有75%的孩子选择不喜欢;平时有没有写作的素材,有56%的人选择没有;在能不能从生活中观察到写作的材料,54%的人选择不会。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很多原因,一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特征,每次习作都是书上的命题,有的命题根本就是学生没有接触到的,那只能瞎掰;二是学生束缚在“中心明确,思想健康”这一传统的观念上,感觉上好像不能写一些反映社会黑暗层面的东西;三是小学生作文没有联系现实生活,常常没有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有的时候作文太空洞,太好高骛远。所以就这样恶性循环之下,学生越来越怕写作文,讨厌作文,渐渐也不会有新意写作文,因为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写。所以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改革是必须的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少年素质教育报
   第A2版:小记者大视野
   第A3版:小作家大手笔
   第A4版:双语读写
小学语文写话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小军校,精英训练营”开营招募啦
朗训全外教口语集中营
朗训少儿英语
本报社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