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精选了中华传统文学中《弟子规》、《三字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经典篇章,选取了适合各年龄小学生诵读的经学篇章、历史文章、散文、童谣、诗词各类,文体兼备,既有理性思维内容,也有情感教育及审美养成佳句,同时赋予了简洁的赏析点拨和实践园,融文化的民族性、教育的时代性、孩子的发展性、学习的趣味性于一体,成为讲、读两用的课外尚佳读物。 在课程实施方面,除了鼓励学生自学之外,学校开设了专门的国学课。学校将每周五下午定为集中学习,周一下午进行教学研讨,要求教师尽量避免过分地强调讲授、诵读、记忆、复述等。学校强调国学教学应当更多地体现为一次文化遨游,引导学生去和文人对话、和传统文化交流。在古诗词、经典句子、智慧短文里寻找文人气节和感受文化之美。 三、精心打造国学主题活动:践行国学 目前,对于国学教育有一种不良倾向,即单纯强调读经、背古文或行古礼、着古服等。这种机械的记诵和模仿虽然可以传递国学,但忽略了国学的精神价值和实践智慧。国学不仅学而知,更要学而行。我们学校坚持将国学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相融合,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为此,开展了“国学养正,做一名有道德的人”系列实践教育活动。 1、“日行一善———做文明有礼的镇安人”系列活动 在日常行为规范和主题队活动中,学校重视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正品行!让大家明白,做一个正直善良、举止文明优雅的人,其实不是一件难事。 “六个好”活动(走好路、吃好饭、穿好衣、睡好觉、写好字、扫好地)受学生欢迎。这看似普通,关乎学生日常吃穿住行等基本行为习惯,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小事”。我们学校没有清洁工,校园环境都是学生自己保洁,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锻炼了劳动能力,而且更让学生树立了环境保护的意识,明白了劳动的责任,养成了不乱丢乱扔的好习惯。 “我是家庭小义工”、“我是社区小义工”、“我是绿化小义工”、“我是交通小义工”等活动吸引了全校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做道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老师的变化,甚至是家长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学校“趁热打铁”,引导大家用双眼去发现身边细小的美和感动,用文字和镜头记录美妙的瞬间,《永恒的雷锋———我身边的感动微故事集》应运而生。利用每周一晨会及校园广播、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将这些微故事在全校宣讲,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道德的正能量。 2、“百善孝为先”的孝德教育活动 孝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是一切道德之本源。目前,很多学生在溺爱过度但孝育无力的环境中长大,孝道观念淡化,家庭角色错位,出现冷漠自私、过分依靠,以我为尊,不思进取的“贫孝”状况。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百善孝为先”的孝德教育活动。 孝德课程建设成常规 在现行的思想品德课上,我们拓展了1-6年级的《孝德课》。一年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二年级: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三年级: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四年级: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五年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六年级: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亲尊长”系列活动受青睐 如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汇演,我们始终定的主题是———“感亲恩?颂亲情”。要求同学们把一年来的“孝亲尊长”的真实事件进行汇演,并邀请家长参与评奖。大家的参与热情极高,真是全家总动员,举家齐上阵。《游子吟》、《相亲相爱一家人》、《爸爸的草鞋》、《不再麻烦好妈妈》、《鲁冰花》等节目精彩纷呈,营造了浓浓的感恩氛围。又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重阳节活动,学校倡议同学们在平凡小事、点滴细节上,为父母为身边的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方式向老人们表达自己的心意,用行动编织一条尊老孝亲的风景线。每次活动后,我们都及时总结表彰,大力宣传,鼓励学生坚持“行孝”。 “寻根”典礼教育意义远 在每年的新生开笔礼上,第一个教育环节就是“感恩父母送我进学校”宣教,在主持人的“煽情”导语下,全体新生向父母深深鞠躬致谢,随后书写“人”、“上”字,从此踏上了求学之路,开始学做人,向上向善,翻开了人生之页。 在每年举行的“绿叶对根的情谊”典礼教育上,我们提出六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问:六年前,你有多高?你穿的衣服有多大?你有什么想法?感谢父母辛勤教养,感谢父母把我们送进学堂,开始了人生的起航。二问:六年前,你认识多少字?如今,你学会了什么?感谢恩师们,感谢老师把我们领进知识的殿堂,学习为人处事,懂得了许多的道理。三问:六年前,你有几位朋友?如今,你拥有了多少同窗好友?感谢同学们,给了我集体的温暖,给了我友谊的温馨,给了我精神的慰籍。四问:我们学校的历史。五问学校的校训是什么?谁说说对它的理解?你做得好吗?五问:听了学哥、学姐的介绍,你有何感想?如何为母校争光?“六问”:我们的教育是否成功,叩问学生的心灵,把感恩教育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心田。 3、凝廉洁之气,铸国学之魂 国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性、人道和仁义的大智慧,是当前“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很好的教育内容。如:“俭节则昌,淫佚则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君子之交淡如水;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善天下”、“高风亮节”之称的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做媚世之态;涤人之秽肠而澄滢其神骨,致人胸襟风度品格于高尚之品性,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如今,学校已经利用校内媒介、板报、橱窗等载体以及各类讲座活动,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廉洁文化,已形成了一个学国学、用国学的良好氛围。为了我们孩子们的修养和审美,为了让人性中最美丽的花朵永远在校园里绽放。我们将一直坚持,一直努力,祈以盈尺之地,激昂国学之兴,借以国学文化,养正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