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万元,足够拍4部《舌尖上的中国》,够拍两部《失恋33天》,够拍一部半《桃姐》,而这个数目到了张艺谋手里,仅够不足5分钟的宣传片,并且还是为铁道部拍的。审计署近日公布了2011年度财政支出情况,报告显示,铁道部在未按规定公开招标的情况下,投资1850万元,制作《中国铁路》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而这部宣传片的导演被爆出是张艺谋。于是,这段在2010年便拍摄完成的5分钟短片被网友翻炒,不仅审计署强调称该宣传片未达到预期效果,就连很多网友也对1850万元的巨额投资进行质疑,甚至对宣传片的质量嗤之以鼻。 天价宣传片每秒6万元 《中国铁路》形象宣传片最先是在2010年第七届世界高铁大会开幕式上放映的,导演为张艺谋。该片全长5分钟,回顾与总结了中国铁路近几十年来的成就。不过这部本应有“回顾”内容的宣传片并未有昔日影像出现,视频均为现如今拍摄,根据中国铁路现有的线路规划,视频拍摄地横跨祖国大江南北,叙事手法为字幕表达,全片甚至连航拍镜头都很少,仅有的区区数秒航拍有着剧烈的晃动感,有网友称这应该是由成本很低的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中全然不见人们熟知的张艺谋电影唯美的画面,在5分钟的视频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各种奔驰着的列车,满屏的铁皮,偶尔有几位美女列车员态度亲和的服务再加上乘客舒适的乘坐镜头。 有网友表示:“大量延时或高速摄影,用价值4万元以下的机器就可以拍出,画面组合就是镜头堆砌,完全看不出导演的设计感。” 用1850万元来拍5分钟的宣传片,平均每秒钟就要烧掉6.16万元,而张艺谋最新一部烧钱力作《金陵十三钗》有着奥斯卡男星的阵容,大量爆炸特技、CG镜头以及场景搭建,每分钟的成本约410万元。 网友争晒同类优秀作品 《中国铁路》视频被热转的同时,网友纷纷找出类似的铁路宣传片与它进行比较。 日本九州新干线全线开通的视频最为独特,片中没有加入充满感情色彩的文字和解说,甚至连列车本身的画面展示也很少,而是将镜头对准了轨道边兴高采烈的民众,沿途每一处站点的各色庆祝活动丰富了剧情,饱含的人文精神为该片增色不少。 一部广州地铁15年的视频也被网友翻出,“找到地铁早到家”、“那些年,广州还没有地铁,但梦想早已存在”等充满感性的宣传语也令网友认为“比堆砌的数据和生硬的介绍强百倍”。 另一部由国内著名影视动漫生产商水晶石制作的八分半钟的短片也被网友找出来,这部包含大量CG技术的宣传片也被认为在制作上要比张艺谋的作品有技术含量得多。 “在业内算中低档水平” 在微博上,有从事该行业的网友在揶揄《中国铁路》宣传片质量的同时,也秀出了自己对于制作这样一部宣传片的心理价位,网友“陈金猩”称:“这市值200元一秒的视频能卖到1850万,实在无语。”网友姜洪波则开玩笑称:“我预测,此项目经过层层转包,最终学校老师收取1850元制作费,转交在校大学生制作,费用为185元。” 在北京从事影视宣传片和纪录片拍摄的导演邵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片大量视频可以直接采用素材资料,在后期制作中加强一些,十几万元就可以拿下,他还认为张艺谋可能仅是挂个名:“这东西在业内算中低档水平,就是车开来开去,画面水平很低,当然张艺谋不一定就能拍得比这好,但画面不至于这么没质感,应该是接单后外包的。” 也有人为张艺谋叫屈 两年前拍摄的宣传片如今被审计署揭了成本的老底,倘若不是成本过高,这部宣传片想必不会引起如此大的轰动。然而在质疑声中,也有人为老谋子叫屈,认为1850万元并不是老谋子花掉的。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拍摄此类大型单位宣传片,介绍人或者中间机构从中抽取提成已经是行业潜规则,持此观点的人认为,该片拍摄时,铁道部巨贪刘志军尚在位,1850万元的拍摄预算应该是经过了层层盘剥,最终到张艺谋手中的可能不过数百万元。 此外也有网友认为,当时的铁道部急于重塑形象,所以邀来大名鼎鼎的张艺谋,作为刚刚执导了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导演,张艺谋的声誉达到顶峰,这些钱用来买张艺谋的名气。 综合《华商报》等报道 张艺谋方面回应: 并未答应署名 针对张艺谋天价执导《中国铁路》宣传片事件,张艺谋的助理庞小姐昨天代表张艺谋方面对此事做了简单的说明,称导演的署名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使用的。 声明内容如下: 2010年,刘志军还是铁道部长时,有一家制作公司找到导演,说铁道部想请导演拍宣传片,导演提出不署名,只是出出主意,这家制作公司同意了。之后开过两三次创意会。刘志军突然下台后,宣传片方案一度搁浅,后来重新开始时,方案也改来改去,拍摄过程导演一直没参与,只是后来看了剪辑的样片,提了些意见。再后来,做成什么样,有什么公司参与,导演都不知道了。2011年的一天,有朋友告诉导演,说高铁车厢公开播映了宣传片,片头有很醒目的“张艺谋导演”五个字,导演立即找制作公司询问为什么又署上了名?制作公司过了几天答复导演,说铁道部答应尽快替换,但据导演所知,一直未拿下署名。 对于关于该宣传片的其他内容,张艺谋方面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