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汉睡在高架桥下影响市容,广州有关部门浇筑水泥锥对付?近日网友的这则爆料,在微博引起热议。2日,记者调查发现,确实许多高架桥下存在水泥锥。 现场 高架桥下水泥锥森然如矛尖 在白云机场高速黄石南入口的高架桥,上桥处和下桥处的桥面下,近200平方米的平地上长满了森然的“牙齿”,约2000个水泥锥整齐地排列其上,每行约100个,每列约20个。底座呈正方形,边长及锥体高度约10厘米,每个间距约10厘米。从远处望去,如同一排排让人不寒而栗的矛尖。记者看到,水泥锥队列中有许多已松动,还有几处被清理出来,空着的地方可让人躺下。 路边的商户猜测,这些水泥锥的存在是为了不让流浪者晚上露宿,“这一带流浪汉确实很少”。 位于天河区五山路与翰景路交界处的高架桥下,水泥锥面积数十平方米,紧挨着围墙,围墙另一侧是高铁铁道。桥下有一片空地,一些货车司机常临时停车此处。司机刘先生称,在广州亚运前,这里就已有这片水泥锥,他估计是为了防止流浪者睡在此处。2日记者在此桥下看到,一名流浪者靠墙坐在一处废弃的沙发上。附近桥下的绿化带边,摆着几块木板。刘先生称,常有流浪者在此过夜,无人干涉,也无人管理。 追问 水泥锥无单位认领 对于网友微博爆料广州有桥底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者睡觉怕影响市容的说法,2日,广州城管回应称,他们没有浇筑水泥锥、不让流浪人员在桥底睡觉。 记者2日向白云区城管局、交通局、建设局等部门了解水泥锥区域的管养权属,却没有部门“认领”。白云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机场高速建成时,水泥锥便随之建好,并非后期增设。至于其用途和造价等,该负责人表示并不了解。该负责人称,机场路作为市政道路,属于白云区城管局管养,机场高速晚于机场路建成,桥底道路本应属于市政道路范围,道路部分归区城管局管理,绿化区域归绿化部门管理。然而,黄石出入口底下区域是高于机场路的空地,“应该是属于机场高速管理公司负责,平日区城管也不负责管理那片区域。” 机场高速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黄石收费站桥底确实由他们负责管养,但是桥底的水泥锥却不是他们建的。 争议 桥底该不该有水泥锥? 桥底浇筑水泥锥,到底有没有必要?记者2日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其中多数表示赞成,称流浪人员不应在有机动车道的桥底或车流密集的地方居住,以免出现交通意外。 在白云区新市墟打工的胡先生称,桥底设置水泥锥,可能出于安全考虑,像黄石收费站桥底,处在两个车道之间,过去流浪人员聚集,过往车辆又多,存在安全隐患,他曾在夜里目睹流浪人员突然横穿马路被车撞的惨剧。 有街坊称,流浪人员露宿桥底,杂物胡乱堆放,弄得满地脏乱,确实影响市容,赞成在桥底浇筑水泥锥。也有市民担心,流浪人员以桥底为家,作息时间不定,特别是夜里在路面乱跑,极易吓到路人。 也有市民称,流浪人员大都生活无着落,或身上有病,或有其他原因,无法等同于正常人看待。政府应给予流浪人员足够关怀,采取人性化的执法方式,而不应蛮横浇筑水泥锥,一味驱赶。据《南方都市报》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