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劲松 一条S形的舞阳河穿城而过,一排排整齐的房子倚水而建,这就是被誉为“黔东重镇、滇楚锁钥”的千年古镇———贵州镇远古镇。自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决定在这儿住一晚,领略古镇的风韵。为了能拍到镇远的全景,匆匆地下榻在杏林客栈,同行的童老师就急着独上石屏山,而我则沿着舞阳河悠闲地散步,也是各有所得。 镇远的主街道是顺城街,青石铺成的街道能看到岁月的沧桑。两侧店铺林立,大多是仿古的建筑,也夹杂些古老的建筑,大都是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街道上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商品琳琅满目。沿着舞阳河,有大大小小12个古码头,可以想象昔日的繁华。 沿着街走到底,是一个码头,抬眼可见倚山而建的青龙寺建筑群,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教合一,蔚为壮观。河上横跨着一座七孔桥———祝圣桥,左侧的山峰是石屏山,登高可以远望镇远全城。这是镇远最美丽的地方。 坐在祝圣桥上听一位镇远老人细数镇远的历史,他说这城有2200多年了,河的北岸是旧府城,河的南岸是旧卫城,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700多年前,桥下还藏有一把宝刀。这儿是通往滇楚的必经之地,历来是军事重镇。桥上的亭子也有很多年的历史了。我循着他的介绍,把目光投向了那座古亭,细细端详这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但见亭的一面写着“云汉天气”的横匾,对联是:人上翠微梯,蓬岛春阴天尺五;客来书画舫,桃花流水月初三。亭的另一面挂着横匾“河山柱石”,两侧的对联是: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南去北来,缅象汉驹,都要走过这座古老的小桥。 夕阳渐渐地西下,镇远的灯渐渐地亮了。如果说白天的镇远是一位素朴淡雅的女子,晚上则是一位盛装的佳人。 我又回到了祝圣桥边,灯光变幻着红色、绿色、黄色、蓝色、紫色,使得这座古桥每时每刻都给人不同的视觉美感;青龙山上的灯光也亮起来了,那些历经千年的建筑焕发出动人的光彩;镇远家家户户的灯光都亮起来了,灯火绵延十几里,蔚为壮观!镇远的夜晚是如此的楚楚动人! 我沿着河岸不停地走,河边尽是纳凉休闲的人们,一直走到古城墙,但是眼前的灯火还是望不到尽头。我很想绕到河的对岸去,看看时间已是夜里11点多了,于是放弃了绕河回来的念头。回到客栈已近子夜时分,然而河边的人还没有散尽。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去找寻真正的镇远老城区,那倚山而建的老房子集中在四方井巷一带,是专门用来供游人游览的。从四方井巷到仁寿巷,有陈宅、袁宅、林宅、刘宅,有四方井、猪槽井。我们所到的只是古城的一角,看得出,这些老屋很少住人,但是你能感受到老城的韵味。 青老洞是镇远古城的精华,古建筑历史悠久,都是木结构的,建在中和山的悬崖峭壁上,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融儒道佛三教于一体。60元的门票有点贵,但是这对保护木结构的古建筑无疑是有益的。 为了赶去凯里的火车,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青龙洞、万寿宫、吕祖殿、药王殿、玉皇阁、紫阳书院……只是匆匆地走过了,没有了昨晚的悠闲,有的只是神色匆匆。 如果有机会再来贵州,我一定再到镇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