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晚间,央行宣布再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与上一次降息时股市的冷漠相比,此次A股反应积极,放量反弹显示市场人气迅速重聚。
短暂的兴奋之后,人们更密切地关注:管理层连下“猛药”,能否帮助A股摆脱“牛熊胶着”的尴尬状态?政策转向之后,A股还将面临哪些不确定因素的考验?
降息吹“暖风”市场反应积极
央行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内两度降息,令各方普遍感到意外。国泰基金表示,这种频率的降息操作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原因之一是CPI回落趋势超乎市场预期,为宏观政策放松提供了空间。而经济增速持续走低,也促使包括降息在内的新的适度放松政策出台。
在非对称降息体现“稳增长”意图的同时,中国央行此番选择与欧洲央行同步降息,更令一些机构预期“为全球经济带来暖风”。上投摩根基金认为,市场对于经济的过度担忧将因此得到缓解,短期利好大盘以及相关周期性板块。
6日当天,沪深股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之后,午后突然发力上攻。至收盘,上证综指收报2223.58点,涨幅为1.01%。深证成指更出现了接近3%的较大涨幅,报收于9690.16点。
对此,国泰君安证券高级经济学家林采宜分析认为,降息带来的贷款成本下降,有助于房地产及相关产业有所复苏。资金成本下降、流动性放松,也有望推动资产价格上涨。
不过,对于此次反弹的可持续性,业内人士似乎并不乐观。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认为,非对称降息使得利差进一步收窄,会导致商业银行利润下降。由于银行股在A股中占据了相当的权重比例,其面临的估值压力可能会对股指形成拖累。
此外,央行选择在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公布前一周“突击”降息,或许意味着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仍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信心形成冲击,从而压制市场的短期表现。
A股“牛熊胶着”难以突破
货币政策价格工具历来被视为是一剂“猛药”。央行短期内两度降息,A股表现截然不同,表明政策累积效应开始显现。
事实上,降息之外,上半年管理层还推出了“投资开闸”“消费启动”等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政策密集出台,A股市场却未能获得应有的提振。前6个月,上证综指仅实现了1.18%的涨幅。
转型过程中宏观经济面临的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或是A股市场沉湎于“牛熊胶着”状态难以突破的根源。
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王晓明表示,动力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的调整,已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关键。经济转型的周期会长于人们的普遍预期,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盈利的调整周期也会比较漫长。
“当前的弱势环境下,A股市场很难出现反转,短期内指数也难有较好的表现。”王晓明说。
长信基金策略分析师毛楠表示,信贷和房地产的新开工和投资是决定经济趋势更主要的指标。从目前情况来看,信贷改善可期但幅度有限,房地产新开工及投资与限购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在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情况下,经济以及企业盈利很难出现趋势性上涨。对应于A股市场,也很难走出趋势性行情。
A股结构性机会犹存
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A股市场恐将维持反复震荡的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投资价值的失却。
中欧基金认为,在政策逐渐宽松的条件下,影响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是政策微调的方向和力度。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A股市场或将得益于不断出台的经济扶持、刺激政策而有所表现。整体而言,股市可能并不会出现趋势性单边上涨,但存在明显的结构性机会。
益民核心增长混合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韩宁认为,现阶段投资应在密切跟踪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挖掘在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处于“核心增长”地位的行业,投资其中具有增长潜力的优质上市公司。
基于对经济转型期各行业发展机会不均的认识,国投瑞银基金建议采用“主流+主题”的配置策略,即在保持蓝筹股作为主流的同时,在相关重要政策出台或政策累积效应强化时,战术性配置“稳增长”和“金融制度改革”两大主题相关行业。
而在物价上涨压力大幅减轻的背景下,对政策进一步转向的预期升温,也使得部分机构对于A股市场的整体表现作出相对乐观的判断。
瑞银证券策略分析师陈李认为,市场普遍认为欧盟峰会结果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将推动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反弹。中国央行降息与欧洲央行降息、英国央行量化宽松同步,意味着A股市场也有望加入此轮“全球性政策预期反弹”。据新华社
新闻链接
甬城股民显得相当乐观
本报讯(记者 彭莹 实习生 傅钟中) 降息,终于将低迷的股市吹起了一丝波澜。沪深两市昨日出现了反弹趋势,甬城股民显得相当乐观。“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股市来说,永远是利好,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因此股市的好坏和楼市总是息息相关。如果出现新一轮的宽松货币政策,那牛市有可能要开始了。”投资者刘女士表示。
中信建投证券宁波营业部分析师李峰分析认为,根据此前的年报和季报,银行盈利占比相对过高,降息是管理层希望用政策引导盈利向实体经济转移;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还能刺激内需,增强经济活力,对不少板块和整个A股带来正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