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凌琳)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昨起正式下调———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尽管同等期限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幅度要大于存款,存贷款利差开始缩小,但值得一提的是,非对称性降息并非针对个人住房贷款,而直接获得利好的是有贷款需求的企业,尤其是优质企业。 多数银行用足上浮空间 上月8日,央行首度宣布实行差别化存款利率,各银行相继公布浮动利率,以一年期为例,本次降息前,存贷款利差已由原来的3.06%减少到2.81%(或2.735%)。 此次降息消息一出,从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城商行,各家银行在调息首日均第一时间公布了新存款利率。 据悉,目前,除了国有银行执行3.25%的存款利率外,招行、民生等各股份制银行,浙商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眼下均用足了1.1倍的上浮空间,执行3.3%的浮动利率。也就是说,存贷款实际利差进一步缩小至2.75%(或2.7%)。 中行金融理财师余超表示,贷款利率下浮区间变大,说明利率市场化在进一步深化。 理财收益面临进一步下滑 在存款方面,尽管由于“1.1倍浮动利率上限”,储户可获得比基准利率更高的利息收益,但相比降息前,各期限定期存款收益均有所下降。 而基准利率的下降也让银行间市场收益应声下调。就在昨天,上海银行间最新同业拆借利率全线出现下滑,其中,隔夜拆借利率由前日的2.6025%下降到2.3501%;一周拆借利率由前日的3.9900%下降到3.4308%;1月拆借利率则由前日的4.3492%下降到3.9985%。 “降息后,以此为投资标的的相关产品收益都将面临下调,而降息后,随着银行间市场收益率下降,货币基金收益率也有可能出现拐点。”招商银行理财师分析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国央行宣布降息同时,英国央行和欧洲央行亦联合推出了宽松货币政策举措,欧元、英镑等非美货币的汇率大幅下滑,这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拖累这些币种的外币理财产品收益率。 据普益财富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各期限人民币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和5月份相比全面下滑,平均下滑幅度在16个基点左右。而外币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样出现各期限品种月环比全面下滑的情况,下降幅度在10个基点左右。 意不在“松绑”房贷 根据央行规定,自昨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由原来基准利率的0.8倍下调至0.7倍。对于贷款利率浮动下限,银行人士坦言,真正有条件获得最低下限的企业为数并不多,但央行压缩银行虚拟经济上的利润,将这部分利润以低融资成本形式落实到实体经济中去的意图明显,无论0.7倍的最低贷款浮动下限是否得以兑现,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已是十分明显。 业内人士表示,央行同时强调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未作出调整,金融机构被要求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各项住房信贷政策,继续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也进一步说明,虽然降息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房贷者的购房成本,对楼市产生间接利好,但此次非对称性降息并非“松绑”房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