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响,1980年10月出生,山东济南人。现为中国江苏卫视的主持人。他曾主持的节目有《体育中心》、《超级男声》和《职来职往》等。2012年5月出版第一本个人作品《响聊聊职场》。
7月1日,李响在宁波书城举行《响聊聊职场》新书签售会。
记者:这两个月来,因为新书的签售而成了频繁的受访者,从一个总是提问的主持人到不断回答的被采访对象,感觉有什么不同?
李响:这是从来没有的感受。确实,以前总是我主动问别人,而现在这么密集地回答很多问题,开始确实有些不习惯。但是很快,我想到我不只是回答眼前记者的问题,而是讲给更多的人听,通过记者的笔,更有效地和喜欢我的读者沟通和交流。
记者:《响聊聊职场》分享了9位职场达人的人生经验,被称为最真实、实用、有趣的一本职场书。
李响:这是讲职场人生的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可以说都是一个人生自传。有的采访对象告诉我,他们的故事,连家人都不知道呢。因为中国人在家中很少对太太或者先生谈很多职场的事情,哪怕他(她)非常成功。也有人感慨:也许有一天老了,孩子们还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故事。
这本书是否是最实用我不敢说,每个人对实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但我敢保证它是真实有趣的。我花了三个月的时间采访他们,我尽量找那些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人,比如行政、销售、宣传策划等,这些应该比冷门的专业更有代表性,也可以给大家多一些借鉴。除了代表性,有人关心我选人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成功没有定义,即使一个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人,每天都有可能面临成功和失败。当然我不喜欢简单地用成功和失败来定义人生,我认可的职场达人应该是口碑很好,得到员工尊敬的人;有被广泛认可的价值观;能够坦然面对失败,并对成功有不懈的追求等。
记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李响:很多电视节目都寿命不长,《职来职往》已经一年半了,我不知道还会在观众的视野里停留多久,我希望能够和观众分享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那么即使这个节目停掉了,还会是一份记忆留下来。
这本书里除了8位职场达人的故事,还有就是我自己的故事,很多道理只有在碰壁时候才会思考到。希望我们的真实经历可以给读者一点帮助,比如面对工作和生活,不要想自己怎么样,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就好。真实地告诉大家,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在这本书中,我是一个平等的分享者,也是一个最好的陪伴者,就好像在节目中一样。
我的写作速度还是很快的,我花了15个通宵写作,每次我都让编辑把我关在办公室里。也有人问我,你那么忙有时间写吗?真的是你自己写的吗?我告诉大家,真的是我写的。从今年3月开始,我在微博上把每个通宵创作的事情告诉大家,还有见证者呢,当然当时我没有说要出书,但是小小的成绩也要和喜欢我的朋友们分享,算是对自己小小的奖励吧。
记者:在主持的《职来职往》节目中,您感觉现在求职者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李响:压力!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压力让现在的年轻人变得胆小。还有同学之间的比较,家庭背景的比较,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务实。一出校门,他们要考虑很多现实问题。我记得我们那时就业首先考虑有个好的平台,然后才是编制和待遇。现实压制了梦想。我们总是一味指责
现在的年轻人现实,其实这是环境造就的,所以他们更需要理解。在主持节目中,我尽量去理解他们,你想连我们这样跟他们相差不多年纪的人都没法理解,他们与父母辈是不是更有代沟了?
我记得自己刚毕业那会,就住在同事家里,过了好一阵,才想要去租个房子,可以自由一些。根本不会去考虑买车买房的问题,之后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而现在,买房买车几乎是年轻人都会考虑的问题,你看他们的压力多大!
对于求职者,我觉得首先是要调整心态,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谁也无法给出一个万能的答案。我想起电影《梅兰芳》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输不丢人,怕才丢人。其次,要做好准备,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善于思考和学习,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记者:从走出大学校门,到取得今天的成绩,您在职场的最大体会是什么?
李响:每个人只要用心去工作,都会有一定的收获。任何人的经历都不可能完全复制,谁也不能说我可以做得和别人一样。也许拆开来了,都是一些相似的经历片段和细节,比如主持人的成长道路。但是今天的状态也不能说明我就比别人成功,也许知名度高了些,喜欢我的观众多了些,生活相对稳定了些。但我更愿意承认我的成绩跟我的运气有关。当然,同时我也一直保持着对生活和工作的那份特别的认真。
记者:您主持的节目挺跨界的,从一开始的体育节目,之后娱乐、婚恋、职场等多个领域,有没有您欣赏的主持风格或者主持人?
李响:我欣赏的人比我不欣赏的人要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不是惟风格论的人。主持人中,比如李静,有大姐的感觉,实在,很为别人着想;孟非,说话很幽默,总让你冷不丁地会心一笑;何炅,永远不知疲倦,而且善于照顾周围所有的人;黄健翔,专业精通……每个人身上都有吸引着我的地方,所以我们彼此成为朋友。
其实,不是每个节目我做起来都是特别顺利的,记得刚开始录《职来职往》的时候,我压力很大,因为我不了解职场,却要把握好这样一档节目,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刚好有一次,和李静姐一起吃饭,我跟她说到压力的问题,她说这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因为我们是主持人,我们不是某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她建议我,不要想自己怎么样,做好主持人分内的事,真实地告诉大家,我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记者:近日天津卫视的求职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遭遇“抵制门”。您对这个事件怎么看?您自己做职场节目的原则是什么?
李响:我自己的原则是“不评价同行,不评价同类型节目”。不过,如果自己是一位求职者,遇到了一位犀利、爱评论的主持人,我会为那个人鼓掌。每个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都值得为之鼓掌。
我觉得做一档好的职场类节目,最关键的是能否做好“服务”。主持人应该是求职者心目中的“职场辅导员”,可以给求职者提供找工作的思路,让他们选择是否参考,但我们不去说教,我觉得分享才是有意义的。
威严的主持风格也不适合我,而且很大程度上还会影响到求职者的现场表现。当然职场节目应该是严肃、专业的,所以我把专业和严肃扔给18个职场达人,把自在、舒服留给我自己。我是离求职者最近的,如果我都特严肃、特绷着,那求职者也一定特紧张,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上电视,甚至第一次找工作,所以我是努力站在去理解和引导的角度去做事情。
有时候也会遇到反常的情况,为了节目效果,职场达人很容易和求职者在语言上“火拼”,这时候主持人不能火上加油,必须谨慎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发火只会给大家负面引导。在生活中,你跟家人发脾气,很正常;但在电视上,观众不是来看你发脾气或者耍威风的,所以正面的引导是很重要的。
记者:有人说《非你莫属》的“学历门”逐渐演变成一场道德与市场的论战。现在,为了提高收视率,一些电视真人秀栏目常常上演“托儿”现象,您怎么看这些现象?
李响:市场和道德其实不一定矛盾。我想没有一家企业愿意把自己的品牌和一个有反面影响的文化品牌捆绑吧?市场自己会做出选择。记得以前出过一个“艳照门”事件,当时那些请当事人代言的签约企业一个个解除了合约,这说明市场抛弃了她。所以健康、成熟的市场不会去做挑战道德底线的事情。一个好的文化品牌也应该坚守自己该承担的社会价值。
记者:您主持过很多电视栏目,包括前些年特火的《超级男声》、《超级女生》,哪个栏目对您本人的成长最有意义?
李响:每一个栏目都对我有很好的锻炼,我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有幸的是,我主持的这些节目当时影响力都比较大。欣慰的是,我从来没有不尊重自己的节目,我非常认真地面对每个节目每一期的录制。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在当时或许生存得很好,但有一天它如果结束了,也有一定的道理。有人问我还会不会再去做选秀节目,我说不会,因为部分选秀节目误导了观众对成功的理解,现在不是某个部门不让搞了,而是选秀节目本身扭曲了初衷。
记者:对将来工作和生活有什么目标或者规划吗?
李响:我的目标是让家人过得更好。我未来的规划就是希望可以做一个很努力、很用功,然后可以有一点点小幸福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希望和目标。
记者 陈晓旻
想和名人即时互动,参与提问和沟通吗?请关注《三江访谈》专栏记者的微博。http://weibo.com/florence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