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莉萍 “陌生电话不仅能叫出孩子名字,还能正确说出孩子就读的学校、年级。是谁泄露了孩子的信息?”最近,很多家长都接到一些培训推销电话,电话那头的陌生人似乎对孩子的基本信息了如指掌。家长们对此不无担忧:“这些信息要是被不法分子掌握利用,出现诈骗事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就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培训推销者对孩子信息了如指掌 昨天午睡时间,沈女士接到一家培训机构打来的电话。令她惊讶的是,打电话者似乎完全掌握了她孩子的个人信息,在哪里上学,读几年级,甚至哪门学科相对薄弱都知道。这令她非常担忧:培训机构是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 记者也发现,在宁波本地一家网站的家长论坛上,一个《是谁出卖了我们孩子的信息》的帖子最近很红,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共鸣。网友“中考家长”发帖:“家长们,你们最近是不是都收到过各种课外辅导学校的电话、短信,还直呼孩子的名字?”这个帖子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呼应,跟帖者很多。网友“H6789”在帖子上说:“我也吓了一跳,我的手机里收到短信,一开头就直呼我小孩的名字,我还以为是他们老师或学校发来的,结果是家教。怪了,他们能力太强了。” 记者与其中一位网友取得了联系。她是市区一所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家长,近日连续接到了几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的人一开口就问:“你是小余家长吗?我是某某作文培训机构,你儿子今年需要作文培训吗?”她委婉地拒绝了对方。但接下来几天内,她连续接到了3个类似电话,全都是社会培训机构打来的。对方不仅能叫出孩子名字,还能准确地报出孩子所在学校的名称和年级。她开始没觉得有啥不对劲,只是感到很厌烦,生气地挂断了电话。但后来和朋友们聊起此事,才发现身边有很多家长都接到了这种骚扰电话。 是谁出卖了孩子的信息? 不少网友表示,以往也会收到不少培训推销短信或电话,但大多是群发盲打的,可这几天学生放暑假后,有不少培训机构打电话来都会直呼孩子的名字、说出校名。有家长问过对方是怎么知道电话的,大多说是孩子去参加过公开课试听,可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从没参加过类似的公开课。真不知道哪个环节把孩子的信息出卖了。 “把信息卖给培训机构是小事,只是多接几个烦人的电话。可要是把信息卖给了骗子,后果岂不是不堪设想?希望教育部门能引起重视。”沈女士说,她曾问培训机构是如何得到电话号码的,其中一家答复说是通过“校讯通”知道的。不明白“校讯通”的内容怎么会泄露出去? 在网上,家长们也对究竟是谁出卖了孩子的信息猜测着。 有人网上叫卖个人信息 昨天,记者上网一查,发现不少自称信息公司的业务员在网上发帖,表示可以出售各种需要的个人信息。记者隐藏身份,与其中一名网名叫“咨询”的业务员取得了QQ联系。以下是记者与他的对话。 记者:有宁波学生的信息吗? 咨询:有的。 记者:怎么买? 咨询:3角钱一条。 记者:我要宁波中小学生的,而且最好是市区的。 咨询:你要的话我会先下载。我下载是要花钱的,我也是从别的商家那里拿来的。 记者:那先来100条看看真假。各科成绩能搞到吗? 咨询:你是说考试的吗?应该行,不过应该贵。要不你少打点试试,要不你先买100元试试,我给你350条。好用的话再合作。款到给你发到邮箱里。 出卖个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 就此,记者采访了宁波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他表示,以前经常听说很多人在银行、保险公司登记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但是孩子的个人信息被泄露还是一个新现象。如此推销培训不妥。“保护个人信息应该是每个人基本的公民道德。提醒大家平时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同时对陌生电话保持警觉。如果是培训机构来电,首先要了解其是否有资质。” 市公安局工作人员表示,《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3个罪名。可打击此类犯罪,首先是发现比较难,尤其是源头。个人信息往往要经好几手,查找源头比较困难。市民往往又因为不知道信息是被谁泄露的而无法报案。其次,确定犯罪嫌疑人身份比较难。由于买卖信息多在网上进行,从网络虚拟身份到真实身份,需要进行大量的侦查工作。因此,堵住源头光靠公安机关一家的打击是远远不够的。每一个机构和机关,都必须要有保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义务和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