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8版:财经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12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上三件衣裳 防冻防虫防风
本地“紫葡萄”提前半月成熟
徐文燕

  本报讯(记者 徐文燕 通讯员 陈挺) 昨天,鼓楼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中心内,一串串全身黑紫色的葡萄非常醒目,这种葡萄甘甜多汁、爽口不腻,虽然售价32元一公斤,比普通葡萄价格贵15%,但购买的市民却很多。记者了解到,这种被宁波人称为“紫葡萄”的地产时令水果,往年这个时候才刚上市,而今年,由于采用了早熟葡萄栽培技术,这种葡萄提前了15天上市,早早让市民尝了鲜。

  “宁波市场对本地早熟葡萄的需求很大,葡萄提前上市,可以合理避免集中上市的竞争压力,提高栽培效益。”江北区科技局相关人士介绍说。而葡萄要早熟,气温是关键,如何做好防早春低温冻害,避开台风影响,使葡萄在舒适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近几年来,江北区科技局联系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开展葡萄三膜(外天膜、内天膜、地膜)覆盖促成栽培试验研究,建立葡萄早熟技术科技示范基地,总结出一套葡萄三膜覆盖促成栽培技术,使夏黑、甬优等本地葡萄在6月下旬开始成熟上市,比传统栽培提前15天以上,而且又保证果实品质。

  据介绍,该技术是在原葡萄常规大棚设施基础上,增加内膜构架,构建葡萄三膜覆盖大棚设施。一般葡萄大棚每亩成本每年约6000元,亩产产值约12000元,利润约5000元,使用这项早熟技术改造原葡萄大棚成本约增加2000元,平均亩产产值达20000元,可新增利润7000元,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66.7%和140%。记者采访得知,这种葡萄的批发价就要24元一公斤,上市初期,价格还要高。

  记者了解到,这项早熟葡萄栽培技术被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世平教授认定为“是南方葡萄栽培技术体系的突破,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发明专利。

  如今,早熟葡萄栽培技术已被我市越来越多的葡萄种植户采用,两天前举办的宁波市林特新型高效栽培技术现场会就吸引了全市100余户农户参加,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这项技术示范带动作用显著,推广后将产生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时政要闻
   第A5版:博议评论
   第A6版:社区民生
   第A7版:社区民生
   第A8版:社区民生
   第A9版:社区民生
   第A10版:社区民生
   第A11版:时政要闻
   第A12版:社区民生
   第A13版:锋尚
   第A14版:社区民生
   第A15版:锋尚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内新闻
   第A23版:国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副刊连载
本地“紫葡萄”提前半月成熟
啤酒销量增两成 部分品牌脱销
小葱身价又涨 一周价格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