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国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3名“神童”角逐中科大少年班
因年龄偏小,家长担心孩子走丢盼严管
外电外网
  中科大少年班04级学生张闯在随堂测试后走上讲台向同学演示自己解题的思路和过程。   资料图片

  以超常教育闻名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又将产生一批“娃娃大学生”。9日至11日,53名来自全国各地、民间俗称的“神童”少年,聚集到位于安徽合肥的中科大,只为通过求学少年班前的最后一关———复试。

  因为“神童”们普遍年龄偏小,家长和学校各有担心,院方则希望社会能给“娃娃大学生”宽松环境,勿“捧杀”。 

  考生成才与家境无关

  父母担心孩子会走丢

  53名孩子,可以说都是“少年天才”。马鞍山二中的周景(化名)只有13岁,来自内蒙古的毛月轩只有14岁,跟普通的高考考生相比,他们少读了几年书,但考试成绩可不赖。他们的成绩普遍都比本省一本线高100分左右,有的还高过北大清华的录取线。

  他们是如何成才的呢?16岁的李佳乘来自吉林,他考了670分,高出一本线155分。他说,自己可不是什么天才,主要是平时不断做题,题目做多了,很多知识慢慢就掌握了。

  一些考生的家长都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很早就能对孩子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成长。比如14岁的内蒙古女孩毛月轩的妈妈,就是一位老师,平时会给毛月轩作一些指导。

  但农民的儿子照样能进入复试。16岁的宣城男孩梅子文,高考考了640分,高出一本线96分,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的母亲说,他们夫妻俩对学习都不太了解,都是子文自己学。而梅子文说,他平时就喜欢看书,还打羽毛球、参加夏令营,把老师讲的东西学好。他说,希望能通过复试,进入少年班学物理。为此,他还专门学习做家务,“以前都由妈妈陪读。”

  学习之余,这些青春洋溢的孩子也有不少业余爱好。

  浙江考生王若水说,平时喜欢玩魔方,还喜欢跟家人朋友一起出去旅游。而15岁的栾晓锴则非常喜欢小提琴。

  山东潍坊的李梦涵最大的爱好是上网。她说,每天都会安排一个多小时时间在网上。但她并非在网上消磨时间,而是查查资料,在网上看各种各样的书。而毛月轩也表示,她常常网购小说看,现在家里已经有两大书架的书了。

  父母担心孩子会走丢

  中科大少年班执行院长陈旸介绍说,今年少年班招生复试入围共有58人,但是只有53人前来报到。陈旸说,这是个人的自主选择,每年都会有此类现象。

  对于媒体普遍关心的最小年龄、农村学生占几成等问题,陈旸表示,他更关注的是他们的能力。

  “儿行千里母担忧”,毕竟是最大只有16岁、部分甚至只有13岁的小小少年。一位妈妈询问,孩子可以自由地逛街吗?得到肯定答复时,妈妈表示一丝担忧,与院长交流说,“孩子还小,真怕逛街走丢了”,并得到不少家长的认同。他们均表示希望学校严加管理,最好禁止外出。与妈妈们的担心不同,陈旸说,通过多年的教育发现,最担心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

  避免“捧杀”有禁令

  “欢迎媒体前来报道,但是少年班有‘禁令’”,陈旸说,“禁令”就是少年班学生在大四之前,不允许接受采访,避免出现“捧杀”的情况,从一度不与媒体接触到现在有限制地采访,都是为了孩子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求学、成长,避免因过多的溢美之词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我们不接受采访”、“不清楚”、“不了解”、“对不起”,和往年一样,此次前来参加复试的学生在接受院方特别“叮嘱”后,均选择回避记者采访,快速离开。

  “非智力测试”就像测情商

  中科大少年班复试中的非智力测试和面试,是外界关注的焦点。陈旸说,其实中科大的面试聊天和非智力测试中,考察的是学生的理解、反应能力,以及个人的某些特性,有利于未来“因材施教”。

  此外,因为当前学生英语能力普遍提升,今年少年班取消英语水平的复试环节。

  7月9日,少年班考生们进行了一场“非智力测试”。“这场考试更像情商测试,通过30~40个基本问题,帮助学校了解考生的内心状况、个性、职业规划等。”陈旸介绍说,题目包括:你的睡眠习惯是从几点到几点?你有哪些饮食习惯?请举例如何与人相处?

  “最后一天的面试其实就是聊天。”陈旸以去年的面试题为例:5×7=35,那有没有可能是42?7×8=56,有没有可能是64?答案是有!“比如,生活中也有半斤八两的秤,就与平时常用的十进制不同,不同的进位制,会有不同的结果。”陈旸说,复试就是这样边聊边进行的,考的是理解、反应和领悟能力。

  新闻背景

  中科大少年班

  1978年,在李振道、杨振宁、丁肇中等著名科学家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中科大创建少年班,旨在探索有关“神童”的超常规教育。

  因为学校历来均招收16岁以下的早慧少年,被外界冠以“神童班”。在毕业生的名单中,有不少名人,如当年11岁入校、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张亚勤;15岁入校、现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的庄小威,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此外,还有最年轻大学生、最年轻研究生、最年轻“洋博士”、最年轻教授等。

  据统计,34年来,少年班共毕业1383人,其中1280人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对毕业超过10年的810名学生跟踪发现,约有150人活跃在国内外科研、教育领域。据《新安晚报》、《安徽商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时政要闻
   第A5版:博议评论
   第A6版:社区民生
   第A7版:社区民生
   第A8版:社区民生
   第A9版:社区民生
   第A10版:社区民生
   第A11版:时政要闻
   第A12版:社区民生
   第A13版:锋尚
   第A14版:社区民生
   第A15版:锋尚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内新闻
   第A23版:国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体育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副刊连载
53名“神童”角逐中科大少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