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广告

第A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骨科医疗技术 增进国际学术交流
———写在第三届宁波大学国际骨科三江论坛举行之际
  美国德克萨斯州脊柱研究所Hansen Yuan教授率团队来甬开展脊柱微创手术。
  骨科欧阳甲教授带领团队查房。
  2011年4月,第二届宁波大学国际骨科三江论坛盛大举行。

  明天,第三届宁波大学国际骨科三江论坛将正式拉开帷幕,来自美国、香港、台湾及内地各省市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将共同探讨骨科疾病诊治的新进展和新技术。明天迎来80大寿的国内著名骨科专家、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领头人欧阳甲教授告诫该院所有骨科人:技术精服务好我们不能少,多听多看加强交流学习我们更不能少。

  创立三江论坛学术品牌

  填补省市多项医学空白

  

  2010年,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创立“三江论坛”学术品牌,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宁波大学国际骨科三江论坛。作为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宁大附院骨科是在著名骨科专家欧阳甲教授指导下,以蒋国强、陆建猛、史增元和许海平4位主任为学科带头人组建的科室,目前拥有4个病区,200余张床位,80多名医护人员,能够诊治所有骨科疾病,很多技术处于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并填补省市多项医学空白。

  宁大附院脊柱外一科成功地完成了华东地区首例经皮Crosstrees后凸成形术、浙江省首例非螺纹锁定椎弓根螺钉脊柱固定系统(Quantum)、腰椎动态固定系统(In-space、Dynesys、Wallis)、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脊柱外二科开展了华东地区首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宁波地区首例腰椎动态、动静结合椎弓根固定系统(K-Rod)及宁波地区领先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成形术。蒋国强主任医师主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治疗”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椎体成形术临床应用研究”获得国际骨质疏松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三等奖,2011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Global Spine Congress”大会上发言,受到国际专家好评。创伤骨科的创伤修复重建技术全国领先,史增元主任医师主持完成的“小腿、足背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和小腿下1/3皮肤缺损的研究”获得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二等奖。

  掌握国内外前沿医疗技术 成功施行各类高风险手术

  市民选择一家医院看病,最先考虑的因素就是医疗技术。科室纵观国内外最前沿的医疗技术,把学科重点定位于脊柱、关节疾病及创伤的治疗上,放开眼界,勇于创新,不拘泥于以往的治疗模式,勇于尝试最新技术,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使骨科疾病治疗更加系统化。

  脊柱外科能够进行手术的部位涵盖全脊柱的各个椎节,诊治范围也涉及脊柱几乎所有病种,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结核、肿瘤、畸形、骨折等微创治疗。在很多人看来相当危险的头颅和颈椎疾病,宁大附院骨科人也都一一成功施行。

  52岁的王女士来自奉化,10年前出现了颈枕部及双肩胀痛,渐渐发展成四肢麻木乏力。一年前,她的病情日渐加重,走路变得困难,经常摔倒,蹲下后不能站起,小便有时还失禁。经检查,王女士被诊断为高位颈脊髓病、不全瘫、先天性寰枢椎关节脱位、颅底凹陷、寰椎枕骨化。面对王女士的病情,脊柱外一科蒋国强主任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会诊讨论,王女士成功接受了“经口咽入路寰枢关节松解复位术,后路枕颈固定植骨融合术,髂骨取骨术”,术后她便感到术前症状有明显缓解,双手可以拿筷子了,而且原先冰凉的手脚在手术后当天就感觉到温暖,这是浙江省首次成功开展此类手术。

  考虑到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脊柱外科没有局限在传统的复位固定上,而是在国内较早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打破国外专家以往认为的手术禁忌症,解决了许多老年人长期卧床的痛苦。99岁的宓老太家住余姚,不慎摔了一跤导致腰椎骨折,脊柱外二科医生通过影像检查确定骨折椎体的位置,局麻后进行腰椎穿刺,利用直径3毫米的导管将一个微小球囊输送到病灶部位,在腰椎中进行机械性扩张,形成空腔后再将其抽离,最后往空腔中注入液态的“骨水泥”,十来分钟后,“骨水泥”就凝固了,起到强化椎体的作用。术后第一天老人家就能下床走动,第二天就康复出院了。至今宁大附院此类手术已开展了数千例。

  创伤骨科拥有国际先进的C型臂X光机、关节镜和手术显微镜。除常规开展的四肢骨折修复,严重损伤肢体的保肢治疗及髋、膝、肩、踝人工关节置换外,创伤骨科史增元主任一直致力于医术的创新,尽可能让病人减少痛苦,减轻后遗症,他实施的“足背前外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和小腿下1/3皮肤缺损”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认可,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并推广到其他地区。不久前,来甬务工的老王在工地工作时右上臂被机器绞伤,手臂皮肤肌肉被绞掉,并伴有骨折骨外露,如不做皮瓣移植就只能截肢。史增元主任在病人背部取下一块带有血管和神经的皮瓣移植于右上臂,最终不但保住了受伤的肢体,病人的手功能也得到了恢复。

  成立中美骨科宁波临床基地 优质护理让患者减少疼痛

  2010年初,作为世界上著名的脊柱外科研究机构、全球脊柱学术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州脊柱研究所与宁大附院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成立中美骨科宁波临床基地,集医疗、科研教学及临床研究的基地是跨国医疗科研机构的一次强强联合,对提升宁波市脊柱骨科领域的临床和科研水平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基地成立2年多来,卢斌、毛海蛟等一批基础好、工作能力强的年轻骨干医师赴美学习微创脊柱技术、动态稳定技术及显微关节外科技术;美国专家Hansen Yuan教授、Paul C.McAfee教授等亲临宁波传授PCM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非螺纹锁定Quentum椎弓根螺钉固定术、Crosstrees椎体后凸成形术等国内领先技术。中国工程院院士钟世镇、邱贵兴等也先后到院访问交流,使该院骨科上了一个新台阶。近万名宁波本地及周边患者不出远门便享受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

  对于大多数手术病人来说,手术后疼痛是他们最担心的事。2009年9月,脊柱外一科率先推出无痛病房,宋晓萍等医护人员合理运用多种镇痛方式,为患者制订科学、个体的止痛方案,将手术疼痛降到最低点。2010年,该院康复院区投入使用,许多骨科术后需要康复训练的人都得到陈冬萍、华飞等医护人员的有效帮助。作为创建“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浙江省重点联系医院,该院脊柱外二科陈娅莉护士长带领团队精心护理病患,被评为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卫生系统优质护理先进病房”。2009年7月,医院开设护理专科门诊,脊柱疾病、骨伤疾病护理门诊每周都开诊,骨科护理专家们针对患者的需求开出不同的护理“处方”,指导就诊人员做好家庭护理,解答与疾病治疗、护理、预防相关的问题,制订运动处方,从而将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有机结合,形成医疗、护理、咨询、康复一体化的护理服务,强化了骨科患者家庭从医意识,使其能够遵从医嘱良好地进行功能锻炼,同时也融洽了护患、医患关系。本版撰稿 庞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广告
   第A3版:广告
   第A4版:时政要闻
   第A5版:广告
   第A6版:时政要闻
   第A7版:广告
   第A8版:时政要闻
   第A9版:社区民生
   第A10版:社区民生
   第A11版:社区民生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社区民生
   第A14版:时政要闻
   第A15版:社区民生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国内新闻
   第A22版:国内新闻
   第A23版:国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副刊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文娱新闻
   第A31版:体育新闻
   第A32版:体育新闻
创新骨科医疗技术 增进国际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