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上午,海南省30艘渔船组成2个编队6个小组,在三亚水产码头举行起航仪式,前往南沙开展捕捞生产活动。 据介绍,该航次作业时间约20天,生产地点在北纬10°永暑礁附近海域。此次捕捞船队赴三沙渔场生产作业是渔民自发的行动。记者在接下来20天时间里,将全程跟随琼三亚F8168号船,现场连续报道此次捕捞生产活动。 据记者了解,前往南沙捕捞的30艘渔船中,有1艘3000吨的综合补给船,为捕捞船队提供油、水、冰、鱼货收购等服务,兼负指挥船职能,加上29艘140吨以上的钢质船,这是海南省历年来最大规模的捕捞船队。 这次捕捞不同于往常零散渔船“单打独斗”的作业模式,由渔业合作社和渔业企业统一组织协调,采取编队分组的方式进行捕捞作业。船队设有1名总指挥、3名副总指挥,并明确了各班组航行期间指挥联络方式。船队实行跟帮作业,每天在固定时间将船队情况反馈给指挥小组。 三沙海域巡逻渔政执法船及相关部门已做好保障准备,及时处置突发情况。海南省海洋监测部门负责全程海洋气象预报工作,及时发布海上风浪等预警预报信息。 三沙渔场潜在捕获量约为500万吨,而目前海南每年的捕获量仅为8万吨左右,开发前景巨大。 特写 “去老祖宗留下来的渔场打鱼” 带领渔民前往南沙作业的是三亚海榆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梁亚排,这位67岁的老人已有20多年没有出海打鱼,以前出海最远也只是去过西沙群岛打鱼。对于此次远赴南沙捕捞,老人表示,这是“去老祖宗留下来的渔场打鱼”,希望安安全全去,满载而归。 梁亚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沙市的成立鼓舞了渔民们的信心,有渔政船护渔,安全没问题,渔民很放心!”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