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商战剧《浮沉》开播以来,在收视率和口碑上都有不俗表现,剧中国企改制、外企竞争等情节也引发观众热议。然而,就在不久前,被湖南卫视寄予厚望、以“绝地反击”姿态推出的商战情感剧《青瓷》,尽管有王志文、张国立两员大将坐镇,其收视却仍显颓势。观众普遍反映这部以“高智商”为噱头的剧让人看不懂,同时“节奏拖沓”。 “几乎同时间内,两部商战剧的一冷一热,正折射出目前国内电视剧题材、角度的把握问题。”剧评家傅言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边有当红“视帝”张嘉译,一边有老牌戏骨王志文和张国立,可以说两剧的演员阵容不相上下。回溯近20年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商战剧,国产剧方面能与“商战”挂上钩的也只有《胡雪岩》、《乔家大院》、《大宅门》等几部,还都是古装剧,更多讲述的是家族兴衰史。正儿八经的现代商战剧只有香港出品的《大时代》、《笑看风云》、《创世纪》、《酒店风云》、《珠光宝气》。 然而仅仅一部《浮沉》还不能为“商战剧”打开局面,《青瓷》的败走说明了什么?商战剧到底能不能像谍战剧、穿越剧那样大红大火?专家指出,商战剧完全有可能成为主流。近几年国产电视剧产量高佳作少,普遍缺少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怀,如果有作品能打破这一瓶颈,将为国产电视剧类型的多元化做出大胆的创新和尝试。但是另一方面,商战剧也有题材、难度、节奏如何把握的问题。 题材冷门 收视群体需培养 “商战”冷门?也许很多人不信。但正是由于题材的限制,商战剧的潜在观众往往被定位在有阅历的中年男人。这也是让众多创作团队挠头的事———在国外、港台地区,电视剧的收视主体往往是青少年(偶像剧)和大爷大妈(生活剧),中国内地的情况也类似,尤其在暑假期间。所以以“高智商”命名的商战剧,年轻人嫌沉闷,老年人又看不懂,正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商战的沉闷主题还是不如谍战、宫廷、生活剧那样更富戏剧冲突,于是乎有网友戏言“某某场戏直接把我老婆/老妈/女儿看走了,我看了会儿,然后也转台看金太狼去了”。剧评家傅言就此表示,商战剧在国外、港台都不是主流,主要原因也在于此,最大的难度在于收视群体的培养。 设置太难 不如多讨论人性 “下班回家,本身工作就费脑子,大晚上还去高智商,谁愿意啊……还不如看看轻松的。”有网友这样揶揄不久前播出的某部以“高智商”命名的谍战剧。商战剧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太专业吧,整天数据、报表、博弈之类让人昏昏欲睡;不专业吧,不知道该拍什么好了;不加感情戏吧,女观众不爱看;加感情戏吧,全剧充斥小三、情变又被骂狗血,真是“前后左右”都为难。 对此专家指出,无论题材如何,智商“高低”,作为一部文艺作品最主要的是突出“人性的善与恶、挣扎和扭曲”。上海大学的石川教授对此表示:“就是我们如何在更宏大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中去寻求职业生涯的意义和价值,这本身是对这类型剧的提升。”而《浮沉》制片人徐晓鸥表示,尽管商战剧不是电视剧主流题材,但他们仍然希望能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作品去解读时代中的人,“剧中每个人内心涌动的都是欲望,但是这个欲望你能放到什么程度,你的底线、职业道德使你走上什么样的目标?这是我们想在片中讨论的。” 节奏把握 电视剧不能再扯了 《青瓷》播出以来,很多观众就打趣道,“两三个镜头就一集,一个镜头基本上只有两三个人”,节奏单调、缺乏变化是很难引起广泛观众的兴趣的。就商战剧而言,本身能看下去的观众就是“高智商”的,对剧情人物都能迅速把握,所以再“扯”就会让人无比乏味。 对此,徐晓鸥认为,当下的国产电视剧题材越来越窄,电视剧的类型也相对单一,他们希望通过在现实题材上的突破和类型的尝试,改变观众对国产电视剧的固定印象,“大家都骂我们整个行业很低俗,没有思考精神,高端观众认为看电视剧很耻辱。难道我们行业就是这样了吗?我们希望能通过《浮沉》挑战一下。”傅言还指出,也许有些电视剧想玩玩“长镜头”、“冷色调”,但电视剧毕竟是一个大众化世俗化的产品,所以没必要在这些上面耍花枪,用心讲好故事,才是好电视剧。据《北京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