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 石 我是在朋友推荐下专程去书店买了《荆棘鸟》读的。朋友是个纯美的爱情观论者,她说:“爱情很难永恒。读读《荆棘鸟》吧,读读梅吉,你会知道真正的爱情有多么神圣、艰难……”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迄今已发表11部小说以及传记、散文、音乐剧等作品多部。《荆棘鸟》自1977年问世以来,很快成为风靡全球的“国际畅销书”,先后改编成电影、电视剧,灌制成盒带,是上世纪整个80年代世界最佳畅销书之一;也使作者一举跨入上世纪末世界畅销书作家行列。 《荆棘鸟》与别的畅销书有所不同,它是克利里家属一部传奇式的家属史。它无疑是有关爱情的小说,但不仅仅是爱情;它好读,但读来并不轻松,感受更多的是对生命与命运的思考。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后的70年代初,从帕迪·克利里接受贵夫人姐姐玛丽·卡森之邀,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场,到帕迪唯一的孙女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人生道路与爱情归宿,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与爱情历程。故事围绕三代人中三位女人的爱情展开,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注定见不了光的爱情。 爱情是一种宿命,就像爱是一种缘一样。这话也许有些偏颇,但在克利里家属三代女人身上得到了应验。故事从四岁的梅吉幸运地从妈妈菲奥娜那里得到一个布娃娃开始。这时候的梅吉已经有六个哥哥,大哥弗兰克是她同母异父兄弟。当菲奥娜怀着弗兰克嫁给梅吉的父亲帕迪时,她的爱情已经结束或者说死去,出嫁只是她命运的归宿,她爱的是个不能嫁的人。 这是菲奥娜的爱情宿命。菲奥娜的一生因此变得麻木。当一个女人心中的爱死了,她就成了一朵失去水分的干花,也许依然鲜艳,但不再润泽、明亮、敏感,面对帕迪死心塌地的爱,她唯一的反应就是机器一样地生活与生育(梅吉之后,菲奥娜先后又生了四个孩子)。生活与生育成了她被逼嫁给帕迪后生命的全部内容。 梅吉的爱情几乎是菲奥娜的翻版,甚至比母亲更纯粹、彻底。梅吉第一次遇见拉尔夫神父时,她才六岁,他则已年过三十,他们的相遇让人相信缘这东西存在,尽管他们彼此相差20多年;同时也让人相信他们的相遇或者说相爱一开始就是个错,注定是出悲剧。梅吉是美丽、纯洁的,她对爱情的那种飞蛾扑火式的专注与坚毅让她的那种美具备了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不要说“当事人”拉尔夫,连每一个阅读者都不能不为之心动。跟她的母亲菲奥娜一样,梅吉同样爱了个不能嫁的人,她的爱人拉尔夫是个交游甚广、万人迷式的神父,同时又是个雄心勃勃、渴望在教会大展宏图的神职人员,他的信仰是由衷的、虔诚的,他只属于上帝。当梅吉意识到这一点时,她便决定与上帝打一场争夺拉尔夫的持久战,并一步步付诸实施。后来,在确信拉尔夫不可能成为她丈夫时,就选择把自己嫁给了外貌酷肖拉尔夫的沃克,跟沃克有了女儿朱丝婷后,他们那实际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家也走向了终结。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又展开了与上帝对拉尔夫的争夺。梅吉是这次争夺的胜利者,结果是她和拉尔夫有了个儿子———戴恩。在梅吉看来,上帝只得到拉尔夫本人,而她在得到拉尔夫的同时得到了上帝不可能得到的戴恩,没有比这样的结果更圆满了。那段日子,梅吉的生活是那样的充实、踌躇满志,她要瞒着拉尔夫,用一己之力把戴恩抚养成人,让他像他隐身的父亲一样出色。然而,在这场拉锯式的争夺中,梅吉是个最终的失败者,她那刚刚成年的,甚至比拉尔夫更英俊、更出色的戴恩也选择皈依上帝,并且在一次意外中溺水身亡,年仅25岁。之后不久,年迈的拉尔夫也紧随儿子魂归天堂。这意味着梅吉爱情帷幕彻底合上了。 对于梅吉来说,朱丝婷是个异类。朱丝婷是沃克生的,她身上更多地流露着她父亲叛逆、不羁的因子。她游戏爱情,演绎人生,最终离开母亲与家人,在遥远的英伦开始她的演艺与爱情生活。 女人是为爱情而生的。爱情是许多女人一生的信仰。无论梅吉还是菲奥娜,爱情就像生命里的一棵大树,只要树在,树不倒,她们就不会垮,藤一样坚韧、坚强。母女俩的爱情境遇是何等相似:面对爱情,她们冒着巨大的风险不约而同地为爱人留下一颗生命的种子(弗兰克和戴恩);明明知道这棵树靠不住,她们依然勇敢地靠了上去……就像作者在题记描述的那只传说中的荆棘鸟那样,它的一生都在寻找那棵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一根棘刺上,并开始放开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使夜莺与云雀黯然失色……为歌唱而生,为歌唱而死。这是荆棘鸟的宿命,也是梅吉与母亲菲奥娜爱情与命运的写照,又是考琳·麦卡洛通过《荆棘鸟》告诉我们爱情的真谛。世上所有摄人心魄的爱情几乎都以悲剧收场。《荆棘鸟》亦复如此。 朋友是对的,真正的爱情,正是由于太神圣了,所以艰难,所以难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