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1版:副刊连载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18日 星期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职湖之夏

  

  职湖位于横街镇桃源村附近,它其实不是一个完整的湖,只是河道中一段比较开阔的水面,当然,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湖,一个烟波浩渺风光潋滟的大湖,名叫广德湖,职湖可以说是广德湖的遗存,是微缩版的广德湖。 

  盛夏七月的第一个高温日,我来到职湖边,为的是拍一组外景。青年作家刘颖为我们当向导,一路上还给我解释职湖的意思,他说,湖边的百姓靠湖为生,以养鱼捕鱼为职,所以叫职湖,附近还有个村庄叫职田王,因为村民们靠种田为生。我不禁傻想,我们樟村人靠山吃山,有没有职山一说呢? 

  刘颖是四川广元人,来甬打工十余年,租住在职湖边的一个小村子里,节假日喜欢带着相机游走山水,为了探究一些人文古迹的前世今生,他还从图书馆借来上下两册砖头般厚的《四明谈助》,全部复印下来,业余时间认真研读,现如今,他对宁波的文化地理比我还要熟悉。 

  车到一条水泥路的尽头,我们徒步沿着窄窄的杂草丛生的泥路继续前行,走不多远,职湖就在眼前了,午后的烈日烘烤着刚刚走出雨季的田野,灿烂阳光下的花草树木散发出浓郁的芳香,沁人心脾,红蜻蜓蓝蜻蜓们在低空盘旋飞翔,自得其乐,白鹭在草丛中时而飞翔时而嬉戏,有农民摇着水泥船在湖面慢悠悠地逡巡,捕捞小鱼小虾螺蛳等湖鲜,古朴的职湖桥横架湖面,估计平日里走的人不多,石缝里野草疯长,老桥愈发显得寂寞寥落,看上去很沧桑。

  原野的风吹来,带着花草的香味儿,很是舒爽。职湖风景美丽,若没有工作任务,背个相机到这里走走看看,呆上半天,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职湖两岸的农田都是当年填广德湖造的田,当地人称之为湖田,以栽种水稻和席草为主。眼下正是蔺草收割时节,来自安徽山东等地的割草客们挥汗如雨地在地里收割搬运装车,他们都穿着长袖长裤,头上还裹着毛巾或花布,尽量避免烈日暴晒。起早落夜割草很辛苦,报酬也不低,手脚麻利的熟练工一天能赚三四百元。收割过的蔺草田里,留有厚厚一层下脚草,下脚草曾经是农家烧饭做菜的燃料,后来煤气普及,这些废草如何处置成了一大难题,当地农民习惯于就地一烧了之,于是,每到蔺草收割时节,西乡平原总是狼烟四起,空气污染严重,一度还影响过栎社机场飞机的起降。近年来,有企业用下脚草加工制作包装盒等环保用品,废草有了新出路,就地烧草的现象少多了。

  一季蔺草一季稻是西乡平原传统的耕种模式,以前这个季节叫做双抢,意思是抢收抢种。双抢是一年当中最辛苦的时节,顶烈日冒酷暑,出大力流大汗,现如今,割蔺草都是由外来农民工担当,割稻插秧早已实现机械化,晒草则由烘干机代劳,双抢这个曾经火热的词语淡出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多年了。我若不是在这个时节到职湖拍片,也不会想起曾经热火朝天的双抢。 

  职湖边的有些田块已经种上晚稻秧苗,碧绿碧绿的,很是养眼。城里人上班族对节气是不敏感的,此刻,我站在职湖边,放眼熟悉的田野美景,不翻日历也知道小暑到了。“小暑小割,大暑大割。”“过了芒种不种稻,过了夏至不栽田。”这些农谚,曾经耳熟能详,现在很少听到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时政要闻
   第A5版:广告
   第A6版:社区民生
   第A7版:社区民生
   第A8版:社区民生
   第A9版:社区民生
   第A10版:社区民生
   第A11版:时政要闻
   第A12版:社区民生
   第A13版:社区民生
   第A14版:社区民生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国内新闻
   第A23版:国内新闻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文娱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副刊连载
   第A32版:广告
夏日情思
那年的夏天
虚实之间 53
职湖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