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往往是学生溺水身亡事故高发期,教育部昨天上午发布“防溺安全教育幻灯片”,提醒广大学生切实注意防止溺水事故发生。该安全教育幻灯片中明确提出,不提倡未成年人营救溺水者,应报警或寻找大人营救。 今年夏季以来,我国多地发生多起学生溺水身亡事故。教育部昨日上午称,为了生动提醒学生暑期加强防溺,特别制作了此幻灯片,通过数据、图片和声音提醒广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幻灯片中提到了未成年人遇到溺水事故时的处理方法。其中重申,不提倡未成年人下水营救溺水者。 幻灯片中提到,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时,要学会报警或者向大人求救,从岸上或船上施救应先确保自身安全,防止被拖带入水。 营救溺水者时,可将救生圈、竹竿、木板等物抛给溺水者,再将其拖至岸边。 教育部此前发出暑期学生安全通知,特别告诫所有学生要注意游泳安全,绝不到水库、江河、湖泊、海滩等非正规游泳场所,以及水草繁杂、陌生河道等危险水域游泳。 幻灯片中披露的数据显示,在我国,意外伤害是0至14岁儿童的首要死因。平均每年全国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死亡,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 这其中,意外溺水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首要死因,10个因意外伤害而死亡的0至14岁儿童中,有近6个是因溺水身亡。我国每天有超过150人死于溺水,儿童占一半。 幻灯片特别提到,当儿童溺水时,2分钟后便会失去意识,4至6分钟后身体便遭受不可逆转的伤害。 根据幻灯片披露的调查报告显示,溺水身亡的未成年人多是农村男生,且都懂水性。 从过去几年里学生溺水身亡的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不小心落水后在水中滑倒无法站立,或在水中嬉戏难以自控导致溺水。此外,准备不充分急于下水,或水中逞强过度疲劳,或者突然呛水及不会调整泳姿等也会造成事故发生。据《法制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