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每日邮报》17日报道称,意大利考古人员在佛罗伦萨一座昔日女修道院内挖出一具女性的骸骨,认为可能属于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原型丽莎·盖拉尔迪尼的遗骨。 修道院中挖出整具骸骨 考古学家西尔瓦诺·温切蒂率领一支考古小组自去年4月在圣乌尔苏拉女修道院开始挖掘工作。修道院位于佛罗伦萨中部,建成时间不晚于1309年,1810年变成烟草工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作避难所,后来呈半荒废状态。 考古小组首先凿穿一层厚厚的混凝土,很快便发现一间藏有金子的地下室。考古人员认为,这里可能是盖拉尔迪尼最后休憩场所。随后,他们在修道院原地面下方大约1.5米处挖出一个女性头骨和一些肋骨、椎骨碎片。 后来,挖掘工作因资金耗尽而中止,上个月才恢复。考古人员本周挖出一具人体骸骨。从骨骼尺寸分析,这具骸骨属于女性。 或属蒙娜丽莎原型 考古人员认为,骸骨可能属于盖拉尔迪尼。《每日邮报》援引温切蒂的话报道:“我们尚不清楚这些骨骼属于单具骸骨还是多人的骸骨。不过,这一发现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即圣乌尔苏拉女修道院还有人体骸骨,我们不能排除其中一些骨骼属于丽莎·盖拉尔迪尼。” 对《蒙娜丽莎》原型的身份,各界众说纷纭,不过盖拉尔迪尼即为“蒙娜丽莎”的说法得到普遍认同。 盖拉尔迪尼生于1479年,1495年与佛罗伦萨丝绸商人弗兰西斯科·焦孔多结婚,住在达·芬奇家对面。焦孔多请达·芬奇为妻子画像,据传是为庆贺妻子怀孕或他们的第二个孩子降生,《蒙娜丽莎》由此诞生。“蒙娜”是意大利语“我的夫人”缩写。 丈夫去世后,盖拉尔迪尼成为修女,1542年7月15日死在修道院,享年63岁。温切蒂说,文献显示,焦孔多家族向这家修道院慷慨捐赠,按照焦孔多意愿,盖拉尔迪尼去世后葬在这里。 利用DNA技术 还原那个“微笑” 著名的达·芬奇研究专家卡洛·佩德里蒂说:“既然蒙娜丽莎长眠之地已经确定,找到她的遗骨获取她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样本非常有价值。利用今天的医学技术,我们能够重建她的体态,还原那个著名的姿势。” 考古人员计划,首先鉴定骸骨与去年发现的头骨是否属于同一人,随后从这些骨骼中提取DNA样本,与盖拉尔迪尼子女骨骼中提取的DNA样本比对,以鉴定骸骨是否属于盖拉尔迪尼。 盖拉尔迪尼部分子女埋在佛罗伦萨一所教堂。 如果确认骨骼属于盖拉尔迪尼,考古人员可以“还原”她的面貌,进而知道那个世界闻名的微笑是否属于盖拉尔迪尼。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