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宫,小布什穿着一双黑色CROCS———那种北京满大街都是的戳着很多圆孔的塑料大头鞋———招摇过市。从戴着白帽子的警卫身边经过,还恶作剧地摸摸人家,捅上两下,有意让人家难堪。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会相信这就是美国总统?
他的不简单在于,尽管出身“贵族”,连任两届总统,却深得草根阶层的好感,甚至被人说成“Red Neck”。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克林顿等出身贫寒,公众形象却更接近主流精英,得到的支持也更多来自知识阶层。做一个普通大众的平民总统,是小布什给自己的人生定位。在任期间,他备受各方指责诟病,但是和他朝夕相处的人都对他非常忠诚,折服于他的个人魅力。
在博鳌,他举办了一场演讲暨晚宴,我原本应邀去蹭饭,到了现场,却客串了一回司仪。这就是主持人的尴尬之处,走到哪儿都可能有人突然塞上一支话筒,要求你出口成章。征得了他的年轻幕僚们同意,我将当日情形通过文字转述给大家。
我用英语说:“女士们,先生们,请欢迎美利坚合众国第43任总统乔治·W.·布什。”掌声响起,几乎是同时,他也精神抖擞地走上台来。
轻舟已过万重山。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媒体上,真是第一次见到他如此放松,肢体语言丰富到了极致,配合语气前后左右地晃动身体,不停打着各种手势,膝关节频繁的抖动更是让我这个膝韧带受过伤的人羡慕不已。
别人都问我不当总统生活怎么样,嗯,生活的确变得有点儿不一样(It’s a little different)。
当我卸任之后,回到德克萨斯的家中,往沙发上一坐,对自己说:“终于自由了!”(Free at last)
但是劳拉却告诉我:“你现在自由得可以去洗盘子了。”
“拜托!”我提醒她,“你在跟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说话,请注意态度。”
“很好,”她随即说道,“你可以把洗盘子作为当前的首要内政(Domestic agenda)。”
Domestic是个双关语,在政治上指国内事务、内政,另一方面也可指“家庭事务”。比如家庭暴力就叫Domestic Violence。台下爆发出一阵大笑。
紧接着,他聊起了他家的狗,这是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美国人爱狗,美国总统家里必须有狗,没有狗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不符合美国家庭生活观念。布什家的大狗生小狗也是国家级的新闻,这就是他们的文化。
布什说,为了当总统,已经多年没遛过狗,对爱犬心存愧疚。卸任后回到老家,每天牵着爱犬Barney一起在农场上散步,看它撒欢疯跑,自己则拿着塑料袋跟在后面捡它留下的不雅物(Take a lot of shit)。“这对我来说有讽刺意味,因为捡起来的正是我躲了8年的东西。”(美式英语很粗,对总统的非议和责难被称作Shit。)
用他自己的话讲,此次博鳌之行是他卸任后首次出访海外。其实此前他曾在加拿大做过演讲,但对美国人而言,加拿大是“海内”而不是Overseas。
“这是我卸任后第一次出访海外,到中国来,我带来了爸爸妈妈的问候。”
请注意,他说的不是父亲母亲,而是爸爸妈妈(Dad&Mum)。
他的爸爸老布什———老布什、小布什是我们的说法,美国人通常以布什41和布什43来区分他们———在上世纪70年代,曾任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常与夫人芭芭拉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人称“骑自行车的大使”。就在一年前,我有幸和刚刚做完臀部手术的老布什总统在北京聊过一次,他看上去更儒雅,富有学者气质。而且每次提到小布什,都称其为“The President”,公私分明。
“我爸爸今年已经85岁了,马上准备再次从飞机上跳下来。”
老布什曾以跳伞的方式庆祝自己的70岁、75岁和80岁生日,那年的85岁大寿同样打算如此度过。此前福克斯新闻报道,小布什说爸爸的这一想法“简直疯了”,并且要他“首先去说服老妈”。
责编 胡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