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欣欣 海曙区三市路259弄6排居民房早已腾空等着拆迁,这里的门窗都已拆掉,外墙上有着一个个大窟窿,四周水泥、红砖都暴露着,连楼梯都已经被敲掉了一半。而就是这些残破不堪的房子,近两个月人气突然旺了起来,陆续住进了不少人,粗略统计有七八十户人家。 据了解,一名自称是“拆迁队”的男子对这些房子进行统一出租,租客交上房租后,就有人来装好门窗、接通水电。 附近居民郑先生对这一现象非常惊讶,致电本报新闻热线87777777说:“没想到这些待拆迁的房子竟然被人拿来出租赚钱。” 拆迁房里住了七八十户人家 郑先生家紧挨着三市路259弄,他说近两个月,频繁有陌生人敲门打听:“附近有租金很便宜的房子,在什么地方?”郑先生起初被问得莫名其妙,后来发现这些人陆续住进了三市路259弄的拆迁房里。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三市路259弄,这里没有小区大门,从一个小弄堂拐进去即是一排排老房子。房子共有8幢,每幢都是3层,其中靠近三市路的前6幢都已列入拆迁。 这些房子尽管看起来破破烂烂,却很有市场。记者以求租房子为名打听了一圈,发现那些尚算完整的房子里几乎住满了。一些原本拆掉的门窗又重新安装了上去,个别的还装了防盗门。原本已经断掉的水电也重新接通。在现场,一位南门派出所的地段民警正在挨门挨户统计人口,他告诉记者,这些房子应该马上要拆了,按道理说是不能出租的。 周围的居民对此意见很大,向派出所反映过很多次,民警只能上门对这些暂住人口进行信息登记。据派出所民警统计,这6幢拆迁房里目前已经住了七八十户人家。 出租房里破烂不堪 记者走进一楼一承租户,里面4名妇女正在打牌。她们都是安徽人,刚和家人搬到这里一个多月。房屋里面非常简陋,只是用木板简单地分隔出3个房间。 一楼通往二楼的楼梯红砖暴露,记者小心翼翼地走上去,发现墙壁中间有条明显的裂缝。二楼的地板已拆掉,脚下是凹凸不平的水泥板。朝南的房间只剩下半截墙,室内一角是个建筑垃圾堆,另一角摆着煤气灶等炊具。 3楼则看起来更危险,已经拆掉的隔墙还没完全倒下,地上到处都是破木板、砖头。3楼没住人,但已拆掉的窗户前挂了一根竹竿,上面晾着衣服。 有人统一安排出租房屋 记者下楼后,和楼下打牌的妇女聊了几句。她们说,房子是从一个安徽男子处租来的。“只有交了房租,对方才会给接通水电和安装好门窗。”这里一套房子每个月租金600元,水电费另计。水费按人头算,每人每月交15元,电费每度1元。她们说住在这里的基本上是安徽人,大家都是通过老乡介绍过来的。“因为这里租金便宜,附近同样大的房子,租金起码贵一倍。” 据几名租客反映,出租房子的安徽男子40多岁,据说是拆迁队的。 记者又向其他几名租客打听,他们都称,是从那名中年安徽男子那里租的房子,每套房子的月租金是600元。个别承租户还把房子分隔,另外找人拼租。 经租客指点,记者在一块小黑板上找到了出租房子的联系电话。记者打过去称要租三市路259弄房子,接电话的男子说,还剩下一套,如果要租得自己装门窗,不过租金可以便宜些。记者提出万一房子马上拆了怎么办?男子说,自己是拆迁队的,房子什么时候拆他自然知道,到时会提前通知租客。见记者有些犹豫,他还补充说:“如果你实在不放心的话,房租可以一个月一付。” 记者问男子,他是不是租客所说的安徽男子。男子说,自己是宁波人,姓朱,是他把三市路259弄的房子交给安徽男子打理的。“那些房子拆过后,里面乱七八糟的。我把房子交给那个安徽人处理,他把房子整理干净,然后对外出租。我则向他收租金,同时还分到几套房子。” 出租人自称是“拆迁队”的 两个月来投诉不少 随后,记者来到周江岸社区居委会。居委会的刘主任说:“近两个月,有居民向我们反映说那里面住了很多外地人,我也到实地调查了,发现他们带来了一些治安和卫生问题。可社区没有执法权,无权驱逐那些人。” 周江岸社区居委会曾经向海曙区旧村改造办公室反映过这个问题,对方解释说“是拆迁单位的小工临时住在这里”。 记者致电海曙区旧村改造办公室,一位姓陈的工作人员说:“早就有居民反映过,我们了解了一下,住在那里的是拆迁队的一些工人。”记者问,如果是拆迁队的工人入住,是否要交房租?陈先生回答说:“应该不需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