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访谈
人物名片:
刘润,1976年生,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公共事业部战略合作总监、浙江大学软件学院系主任、“捐献时间”公益组织创始人、中央电视台“慈善1+1”总顾问、福布斯中文网专栏作家。2006年,以一篇《出租司机给微软员工上的MBA课》红遍网络。2012年,他前往南极,并出版《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一书,这本以南极旅行和梦想为题材的自我管理类励志书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日前,刘润应邀来到宁波,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是一本很吸引人的书,通过故事来阐述梦想。去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要写这样一本书吗?
刘润:去之前并没有想到要写这本书。从南极回来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初五,我休息了一天,因为我是福布斯中文网的专栏作家,就把我在南极的经历写成3篇文章发表在网上。后来网站的编辑跟我说,你不要继续在网上发了,因为你写的东西挺有意思,出一本书更加合适。于是他们就帮我联系了东方出版社。为了完成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休假,第一个星期休3天,第二星期休2天,后来又休了1天,一共是花了8天的时间,写成8万字来出版。
关于梦想的主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在大学演讲的时候就常跟大家谈梦想和激情,我在去之前就问自己:这是远离尘嚣的出世之旅,还是探索激情的入世之旅?也许是去之前内心的激情还在,于是我在写法上自然融入了自己的很多感触。我觉得写书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很多经历你回来的时候还记忆深刻,过了一段时间印象就渐渐模糊了,以后翻翻这本书,可以帮我重拾很多珍贵的记忆。
记者:无论是戈壁之行还是南极之行,都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您是个喜欢挑战的人?
刘润:我是个挺喜欢挑战的人。但我并不像那些“驴友”,一年必须走很多很多地方,因为我没有这么多时间。我也在书里提到过2009年的戈壁之行,当时是4天走120公里。我之所以选择南极和戈壁两个地方,就是这两个环境分别具有严寒和酷热这两个不同的特点,对人的身体也好,意志也好,都是很大的挑战。面临挑战,有的人可能比较淡定,有的人可能会退却,而我则是属于那种特别激动的类型。每次去挑战,都是一种不断追寻和认识自己的过程。
在戈壁的时候我的脚踝和膝盖都受了伤,每走一步都特别痛,但是心却沉静了下来,仿佛天地间只剩下了衣服摩挲的“沙沙”声,还有脚踩在沙砾上的声音。当我跪在终点,与“战友”们抱头痛哭的时候,我知道我又一次超越了自己。
记者:旅途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刘润:我觉得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遇到了一帮来自全球各地、肤色不同、信仰不同却和我有着一样梦想的人。我因为是个人行,在国外网站“Quark”上订的船票,所以最后我们这个99人的团队完全是拼凑起来的,来自14个国家。团队中有不少有着丰富阅历和梦想的人,与他们相处真的让人收获颇多。
比如,领着我们参观南极的冲锋队队长和副队长,原来都拥有博士学位,事业有成,后来来南极游玩后爱上了南极,索性留在南极重新选择了职业。队长去南极100余次,副队长去南极140余次,他们说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记者:这本书是一个关于南极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您如何看待梦想?
刘润:我觉得现在的时代,还是一个比较缺乏梦想的时代。一般大学生毕业了无非就是找个工作,然后急着买房,有个栖身之所,开始还房贷后,保住现在这个工作就成了现实中最重要的事情,于是渐渐淡忘了当初的梦想。其实我觉得每个人手中,都握着一张通往梦想的船票,构成船票的四个要素就是:激情、承诺、思考、行动。
人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必须要怀有激情,才能有冲劲,有效率。而承诺的意思,这里不是指对别人的承诺,而是指对自己的约束,即坚持、自律。我在穿越戈壁的时候,膝盖和脚踝受伤,医生想把我架上收容车,但是我还是坚持走下去,为什么?因为我对自己有个承诺,就是不管发生什么,都一定要独自走完全程。一个人空有激情而没有承诺,那不叫激情,那叫冲动,叫三分钟热度;一个人只有承诺而没有激情,他即使是在奋斗,也只不过是机械地背负着这种责任,感受不到拥有梦想的乐趣。然后你必须还要思考,怎么样才能将成功最大
化,最快地去实现梦想?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出租司机给微软员工上的MBA课》,那位出租车司机学会了怎么样去思考,思考了就要果断地去行动,去抓住机遇。一个人空有思考没有行动,是空想家;一个人只有行动没有思考,就是蛮干。要实现梦想,激情、承诺、思考、行动一样都不可少,这就是我关于梦想的一套理论。
记者:《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被称为是一本快时代的慢书。想听听您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刘润:我觉得这里的“慢”并不是指看这本书的阅读速度,因为很多人告诉我,他们一拿上这本书就停不下来,结果花了几个小时就看完了。但是看完了他们的心却慢慢沉静下来,开始花时间去思考: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不再相信梦想?怎样才能找回我们失去的梦想?所以这里的“慢”指的是让你去花时间理清自己的思绪,弄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在这本书里我重点说的就是,做人要有广度和深度。广度就是一个人的阅历和经验要很丰富,你走过世界的许多地方,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了解过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你这个人就会变得宽容,也就是虚怀若谷、兼容并包。深度就是你的意志,生命是一种很有韧性的东西,只要坚忍,你就会发现你的潜能。我记得第一天走戈壁,大家还都说说笑笑,拍拍沿途的风景。但是到了第二天,大家就把相机都收了起来,开始安安静静、一心一意地走路。很多人可能觉得一天走30公里没什么,但是第二天还有30公里,第三天还有30公里……可能有些人就坚持不下来了。能日复一日直面生命中的挑战,这就是做人的深度。
记者:梦想和现实往往是矛盾的,我觉得您是怀着一种使命感,要让年轻人有梦想。
刘润:是的,我的确怀着一种使命感,让现在的年轻人再去相信梦想。的确,梦想有时候是奢侈的,我的一些朋友最近要去西藏,光是订了往返的机票就是一万二,我去南极的阿根廷船票则是五万元。但是梦想可大可小,关键是要享受追寻梦想的乐趣。
梦想就一定和现实对立吗?我不这样认为。在《2012:买张船票去南极》的结尾我就引用了白岩松的一句话:“当世上所有人都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麻木当深沉,把怯懦当稳健,把油滑当智慧,那只能说这个社会的底线已被击穿,所以你们没有资格说我的勇敢是莽撞,执着是偏激,求真是无知,激情是幼稚。”不要惧怕为自己的梦想付出。我每年在高校做公益演讲,要把激情、承诺、思考、行动这八个字强调上百遍,其实每个人实现梦想与否关键在于自己,和现实、命运什么的没有多大关系。
记者:在开拓事业的道路上,您特别强调“激情”一词。现在困扰着大多数人的问题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工作和生活的激情逐渐淡化。您觉得怎样才能保持持久的激情?
刘润:首先我要说一下激情到底是什么?激情就是燃烧的梦想。我打一个这样的比方:比如梦想好比是一块木柴,当你没有梦想的时候,你的心会很冷,灵魂会很空虚,所以你就像一个冬天独自坐在空屋子里的人一样,点燃一块“梦想”给自己取暖,当你感受到那股让你慢慢复苏、充满干劲的暖意时,这就是激情。梦想、愿景、理想等这些都是同一种东西,它们对人最大的推动作用就是:让你感受到未来是可期的,今天吃的苦是应该的,因为你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所以你浑身上下充满了爆发的激情。
罗曼·罗兰说过,很多人其实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死去了。为什么有些人的激情会淡去?就好比木柴总有燃尽的一刻,当他们的梦想达成了,他们就开始享受安逸,回到了先前那种空虚的状态。所以我的秘诀是,时时刻刻都有梦想,一个梦想达成了,就给自己树立新的梦想。
记者:2012年是您加入微软的第13个年头,对职场经验自然是颇有心得。现在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毕业生抱怨即使应聘成功也很难有向上发展的空间。对于现今初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要做到脱颖而出,您认为需要拥有怎样的品质?
刘润:我觉得要做到脱颖而出,其实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激情、承诺、思考、行动这四点,是一个人走向成功最重要的品质。现在我再来概括一点,就是你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你就可以与众不同。比尔·盖茨把技术做到了极致,就创建了称霸全球的微软;巴菲特把投资做到了极致,就成为了“股神”;郎朗把弹奏钢琴做到了极致,就成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那位出租车司机(《出租司机给微软员工上的MBA课》里的主人公)把成本运算做到了极致,他就可以一个月赚八千,跻身上海最牛的出租车司机之一。年轻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把一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就不用担心没有地方让你绽放光彩。
记者:作为“捐献时间”公益项目的创始人,您当初是怎么产生这个想法的?如今的状况如何?
刘润:我从2003年开始做公益,到现在也快有10年的时间了。一开始作为个人志愿者,做着做着就发现,其实现实中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愿意去帮助别人的人也有很多,只是两者之间缺少一个沟通和联系的渠道,造成信息不对等。所以想出让一些有知识、有能力的人捐献时间的想法。比如到学校做一个公益讲座,到一个敬老院做下午志愿者等。时间和金钱具有同样的价值,而且这套机制很透明,能给需要帮助的人最直接的帮助。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央视组建了一个30多人的名为“慈善1+1”的团队,由我来担任顾问。
记者:您在书中反复地自问:南极之旅到底是放下之旅,还是追寻之旅?现在距离南极之行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您是否对此得出了结论?
刘润:这个问题我到现在也没有个确定的答案。的确,在南极的时候我就问自己,这到底是要远离尘嚣,暂时放下工作,还是继续探索自己,挖掘自己的潜能?我觉得两者可能都有。多数去南极的人可能都说不出去南极的确切原因,他们只是觉得是时候了,该去南极了。在走过大半个世界后,南极就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你。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Be there!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心去体会。人生无非就是一段段体验,每一段都是不同的风景。珍贵的记忆,值得自己去回味和珍藏。
记者 陈晓旻
实习生 叶宁/文 徐佳伟/摄
想和名人即时互动,参与提问和沟通吗?请关注《三江访谈》专栏记者的微博。http://weibo.com/florence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