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社区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桥头“客厅”
  ▲跳绳的孩子,纳凉的老人,构成了傍晚桥头独有的风景。
  夜渐深,人们谈兴犹浓。
  这桥头,是交通要   道,也是   “客厅”。
  ▲桥洞下的河埠头凉风送爽,不远处是靠近古桥的新楼。

  皎碶桥,一座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古桥,位于鄞州区五乡镇皎碶村,当地人都叫它“大桥头”。这“大桥头”,不仅是连接村庄南北的交通要道,一到盛夏的夜晚,它还成了村民的“公共客厅”。人们聚集在这里,乘风凉,讲“大道”。

  太阳下山后,热心的村民就从河里打几桶水,泼在桥板上,提前为晚上纳凉做准备。晚饭后,有的人泡上一杯茶,有的人背着躺椅,有的人拿着扇子、领着小孩,不约而同来到桥头,享受河面上吹来的凉风。

  桥头上所聊的话题,大多是“邱家孙子今年也要上小学了”,“丁家媳妇下个月要生小人了”,“阿根家今年的西瓜卖得发财了”,“阿三儿子考上一本了”,等等。当然,年轻人也会底气十足,站在老人面前讲讲“神九上天”、“蛟龙入海”等国家大事。

  有时,当“老酒包”碰上“老酒包”,那就更热闹了,他们往往乘着酒兴,为一个小小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激动时,用扇子猛拍大腿,以示自己观点的正确,而当脸上红晕退去,双方会相对而笑。就这样,大家说说笑笑,直到蛙声四起,茶杯见底。此刻,月上树梢,人也凉快了,大家就各自回家。

  这样的消暑方式,有别于城里人在各自的狭小空间里“泡”空调,它像一根无形的纽带,连接着乡亲乡情。

  记者 胡龙召 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社区民生
   第A5版:广告
   第A6版:社区民生
   第A7版:社区民生
   第A8版:社区民生
   第A9版:社区民生
   第A10版:时政要闻
   第A11版:社区民生
   第A12版:社区民生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财经新闻
   第A15版:社区民生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国内新闻
   第A29版:国内新闻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国内新闻
   第A32版:国际新闻
桥头“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