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业、住房、医疗、教育资源紧缺等诸多问题中,克林顿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大量农村人口涌人城市后带来的问题,他们可能在城市形成一个新的贫困阶层,与此同时,农村又会因为劳动力流入城市而造成贫困的加剧。“制定一个与成功的经济政策相适应的社会政策,是中国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 克林顿非常重视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相互适应。他相信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强化社会公正,对于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都是确保经济体系运作的前提。他在任期间,曾经多次飞赴非洲国家访问。他在采访中告诉我,这样做,是因为他想让非洲人成为全世界产品的消费者,脱离贫困,并成为世界经济的一部分。“市场经济能够向前发展的要素就是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 克林顿夫妇离开白宫后,收到过来自社会各界的Attractive Offer(诱人的提议),但他们还是更愿意选择为公益事业服务。 克林顿卸任后在美国建立起“克林顿基金会”(Clinton Foundation)。这一全球性非政府组织肩负着“艾滋病防治计划”、“气候计划”、“经济机遇计划”等七项工作。克林顿的公益理念由来已久,这或许是每一位卓越领导者的共同特点。正如希拉里所说:“作为一个领导者,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在领导,不能为了领导本身而领导。” 谈及最为关注的艾滋病防治,他变得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语速也逐渐加快。我采访过很多政要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只要说到自己内心追求的事业,就会放松戒备,滔滔不绝地表达观点。而在自如交流的基础上,我又可以按照之前设定的采访提纲,将话题引向我所关注的严肃话题。其中,他对于美国未来几年经济走势的预测在今天看来可谓一中的。 当时我问他,对美国第三季度(2003年)7.2%的经济增长率有何评价,是否认为这种增长可持续。他很明确地回答:“不能。”随后他解释道,在未来两三年内,他相信美国还是会有相当不错的经济增长率,因为美国私营经济基本上比较健康,政府及时解决了电信行业过度发展的问题,并且通过国防及国土安全方面的开支,以及减税带来的巨大赤字消费来刺激经济。短期来看,这对经济增长是有利的。但长期来看赤字过于庞大了。 “在四五年间,美国经济增长又将放缓。我们会有利率风险,我们会遇到可怕的问题,因为我们又回到赤字消费的老路上来了。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错误,我希望美国人民能够尽早放弃这种发展经济的道路,以免重蹈20世纪80年代末的覆辙。” 2009年,当克林顿之后的下下任总统奥巴马上台时,令他焦头烂额的第一要务就是国内经济的严重衰退。看起来,事实与克林顿6年前预言的“可怕的问题”相当吻合。 和奥巴马一样,克林顿出身贫寒,成长在非常朴素的环境中。在他出生的阿肯色州,从来没有人成为美国总统。他的人生充满传奇,由一系列“不可能的机会”造就而成。采访结束时,我再次将话题转向私人领域,希望由此培养一个良好的关系。 “您今年只有57岁,打算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余生呢?” 在这里我和他做了个文字游戏。通常人们说57岁,会说“57 years old”,而我用的是“57 years young”。这小小的恭维似乎令他颇为高兴,谈兴大增。 他给自己布置的第一项任务是完成回忆录My Life(我的生活),然后是完成总统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接下来他便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资源,致力于解决世界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多年如一日地盘桓在他脑中:为贫困人口和地区带去经济发展的机会,给没有机会念书的孩子创造受教育的条件;抗击艾滋病,与医药公司达成协议,尽可能降低发展中国家艾滋病药品的价格;解决那些困扰世界并导致恐怖主义的宗教和种族冲突…… “我有一个精彩的不同寻常的人生。任何一个和我一样幸运的人,在卸任总统之后,如果也和我一样健康,都应该用余生去帮助别人,回馈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