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斗士”、话题人物方舟子又出手了,这次“中招”的是一名厦大教授。方舟子近日发微博称,根据网友爆料,厦大医学院教授傅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有假。 厦大25日做出回应,并公布了对傅瑾的调查结果:傅瑾应聘厦大,提供的是一份完全假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文凭,“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故意的造假行为”。 校方同时公布了对傅瑾的处理决定:解除和傅瑾的工作合同,做辞退处理,同时要求傅瑾本人通过公开渠道,向厦大师生员工、校友和关心厦大的社会各界人士做出“深刻道歉”。 她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 方舟子在其博客和微博中表示,此事是因为一名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作过的网友向他反映称,厦大医学院基础医学部的“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傅瑾,在简历里声称“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专业”,其实她的“哥大博士”学位涉嫌造假。 方舟子称,他随即展开调查,在厦大网站上找到了两份关于傅瑾的简历,其中在厦大医学院网站上,傅瑾的简历是说她“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药理学专业”,但在厦大药学院网站师资介绍中,傅瑾的简历却写着“1994年9月-1999年10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理及生物物理,博士”。 “一个人怎么可能连自己获得博士学位的专业都搞不清楚呢?”方舟子首先发出这样的质疑。 方舟子继续展开调查,他介绍,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都会存在其图书馆里,输入作者名字即可从该馆的图书目录中查到,而且美国正规大学的博士学位论文通常还会送到Proquest存档。 方舟子称,他输入“傅瑾”却找不到她的学位论文,在Proquest搜索“傅瑾”,同样找不到她的论文。 有网友提出,傅在美国有可能用了英文名,所以输入中文名的话就有可能找不到论文。方舟子说,在获得博士学位前后,还要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写成论文,作为第一作者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他没能检索到傅瑾在哥伦比亚大学期间曾经发表过第一作者的论文,只有第二、第三作者的论文。因此,这就排除了傅瑾使用别的名字做博士研究的可能性。 方舟子表示,他还写信向“哥大”校方询问,得到回信说,对方将学位的确认事宜都交给一个名叫“National Student Clearinghouse”的机构受理,该机构是收费服务的商业机构,办起来麻烦,因此他没有去办。但是,一个网友去办了。 方舟子在微博上发出该机构的回复,并称对方回复的内容是找不到傅瑾获得过哥伦比亚大学学位或曾经在该校入学的记录。 傅瑾承认造假行为 校方介绍,他们从媒体获此消息后,学校马上展开调查,并联系傅瑾本人,但是,正值厦大假期,傅瑾不在国内,直到22日才联系到她本人。 校方表示,厦大经过非常谨慎认真的调查,确认傅瑾应聘厦大时提供的博士文凭“完全是假的”,“她根本没有在哥伦比亚大学读博士”。 厦大25日晚出示了傅瑾在2004年应聘厦大讲座教授时出示的所谓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的复印件,它显示傅瑾在1999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上面甚至还有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席、导师和系主任的签名。 从2004年到2008年,傅瑾作为厦大讲座教授,每年有一个月在厦大工作;2008年12月,傅瑾向厦大提出全职工作的申请,并获批。厦大从2009年9月聘她为全职教授,并为她申请“闽江学者”特聘教授。 校方当日明确表示,已经断定这是一起十分恶劣的主观造假行为,严重违背学术道德,完全丢失学术诚信。 厦大说,对厦大来说,这是一起欺骗行为,也是违法行为———厦大和傅瑾的工作合同要求,应聘者要对自己提供的所有材料真实性负责,不得有任何欺骗。 据介绍,傅瑾本人承认了造假行为。 校方也坦承自己的工作失误,并表示为自己工作失误,没能及时鉴别出傅瑾文凭的真伪,从而给厦大声誉造成重大影响表示歉意,并对社会各界人士对厦大和厦大医学院的关心和爱护,表示感谢。 据《厦门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