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 26日的伦敦,阳光灿烂。早上10点半左右,位于国王十字火车站不远处的假日酒店大堂突然喧闹了起来。两名火炬手走了进来,人们纷纷过去同他们合影留念。 十几分钟后火炬手离开,宾馆恢复了平静。外面的街道又变得空空荡荡,一如往日。 这就是伦敦,即使是奥运会开幕的前一天也依旧淡定。 正午阳光下,伦敦西部的温布利体育场外的人像平时一样少,身穿紫色和红色T恤的志愿者站在安检口旁无所事事地聊着天。 “过两天就该忙了。”一个长得像布鲁斯·威利斯的志愿者笑着说,口气中却透着期待。 位于白金汉宫不远处的沙滩排球赛场是在6月初英女王登基60周年庆典后才开始修的。目前那里仍然是一个工地,主体建筑都已完工,而边边角角的地方还在修补。在刚刚建起来的主赛场观众席主体钢架结构旁边和场馆的入口处堆放着各种建材。不久前,媒体中心主管马克·考威尔头戴安全帽,曾骄傲自信地说:“我们将创造奥运会历史上最快的建筑速度。” 生活在伦敦的媒体人彼得·巴克这样解释伦敦的淡定:“我们在2005年申办奥运会成功,但是不到24小时后就发生了爆炸案,在伦敦有52人遇难,我们在短短的两天内经历了悲喜两重天,再也无心庆祝。”他还说,由于奥运会的举办正值欧洲二战后一次非常严重的经济危机,巨大的开销让很多英国人皱眉。 话虽如此,26日的伦敦还是能发现一些与平时不同的插曲。 奥运火炬的传递进入倒数第二天。火炬经过之处,人群涌动。在白金汉宫前,威廉王子、哈里王子和凯特王妃观看接力并与火炬手合影;在唐宁街,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迎接圣火。 “七年的等待、筹划、建造与梦想,明天都将会有结果,当幕布拉开,观众到齐,奥运会就要开幕了。”卡梅伦说,“让世界看一看我们能够做得多么好,即使是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 夕阳西下,又回到国王十字火车站,人们依旧行色匆匆,拖着长长的影子。没有太多奥运的标语,没有人大声地谈论奥运的话题。 当走出地铁站时,一份《Evening Standard》免费晚报递了过来。报纸的头版是巨幅的焰火图片,上面用大字写着:“伦敦,史诗般的一刻即将到来。” 据新华社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