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拿了51金,中国成为世界体坛第一;伦敦奥运会,最牵动国人神经的还是不是金牌?金牌多了或者少了,到底哪样更好,更能让挑剔的国人顺心?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体育代表团副团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 对于如何评价现在的中国竞技体育和金牌,肖天说,中国2008年奥运会金牌成为世界第一,但世界体坛叫得响的金牌,如足球乃至三大球,或网球,我们都没有。这表明,中国竞技体育的结构确实需要转型。 早在2002年,肖天就曾表示,中国的奥运会金牌总数哪怕少一点,但是三大球、田径、游泳的名次上去一些,即便拿不到金牌,也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仅仅看金牌和奖牌的数量不行———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奥运会上拿不了几块金牌,但谁敢说他们不是体育强国;我们拿了这么多金牌,到现在也不敢自称是强国。 在肖天看来,虽然因为金牌多了,社会上有一些说法,觉得金牌没什么价值,要中国运动员像老外那样放松、享受比赛。“可是,这次伦敦奥运会,哪怕是我们的金牌少拿了一点,老百姓能把你骂死。”所以,“干竞技体育这项工作的人,来了伦敦就必须要争金牌。国家花那么多钱,几万里路飞到这里来,就让我们来参加个party,来玩玩,比到哪里算哪里?尽胡扯!再说,住进奥运村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每一个运动员,哪个不想上领奖台?!” 肖天最后表示,有人说,中国的奥运金牌脱离了群众体育、群众基础。这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确实不能“唯金牌”,但是也不能说很多偏远地方连个正经的小学都没有,我们就不需要办北大、清华这样的高等学府;同样,不能说群众体育做得不够好,我们就要把各项目的国家队给解散掉。这都是不切实际。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都要推动都要发展。 全国晚报奥运联盟 汪晖 林本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