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事书话

  读书勿为名所驱 罗从政

  总结柳宗元读书,我的概括是:不为读书而读书。那么,他是为什么而读书呢?

  柳宗元的一生,政治抱负与才情并重,可惜“生不逢时”,两次遭到重贬,仕途上再难登极。《读书》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作品,也是作者对政治渐渐失望,转向对哲学、历史、社会、人生等问题深入思考的转型期。真正成就柳宗元在文学上的历史地位,也是从这时开始的。应该说,正是他无意识地博览群书,才为中唐留下了累累的文学、思想硕果。

  柳宗元谈到读书时,给我们的第一个理由是: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这里,作者是在倡导“以古人为镜”,在漫漫历史中,细察人世间千变万化的沉浮变换。历史是一部大书,呈现给后来者的不仅是朝代变更的史实,更有思想的精华、生命的杂感、生存的智慧。品读历史,从中找到思想出发的起点,找到生活十字路口的方向,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方法。可以说,这些方面柳宗元都有所体悟,并在现实中经受历练,这也是他承接前人,创造出辉煌成就的土壤。

  不得不提的是,柳宗元在交待读书目的的同时,还道出了读书所需要的环境。在诗作开头,这样写道: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联系柳宗元被贬永州的事实,不难看出,这是他在发牢骚,因为被贬偏远而无所事事,只有看史书。从今天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环境为柳宗元的一生提供了良好的深造平台。我们也可以从柳宗元身上得到启发,读书只有心无旁骛、平静如水、通读古今,才能有所斩获。

  永州为柳宗元读书提供了不错的环境,而作者也是真正融入了这样宁静的情境。古代文人陶渊明闲适地读书首屈一指———“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某种程度上,柳宗元却进入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倦极更倒卧,熟寐乃一苏。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得意适其适,非愿为世儒!”或许,有人会批评柳宗元不够进取,然而,这正是贤人的独特个性,也是这种个性奠定了一代大家。看似只是随意地阅读,却是与“世儒”———为名利而奔走的读书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柳宗元在读书过程中,悟到了比名利更深远的意义,并在后半生亲身践行。

  封建时代,为考取功名读书并没有错,甚至早年的柳宗元也是通过“寒窗苦读”,走上仕途。甚至,读书人大多都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势,在“知识分子”与做官紧密相连的时代,做官是读书最大的动力。于是,柳宗元以先驱的身份,郑重有声地告诫读书人:勿为名所驱。正是有了这种淡然出尘的读书理念,柳宗元也就没有对自己的诗文、思想对后代的影响作出预料。是的,他已经不在乎这一切,对于他,无论是作诗、旅游、写文、思考著述,主要在于释放自己的内心。对于一个无法实现政治抱负、屡遭打击的写作者,除了笔下的文字,还有什么比排遣内心的苦闷更值得留恋呢?柳宗元留给后代的遗产,完全是读书“自悦”后内心情绪的喷发,正因此,留下了“纯粹的文学、纯粹的思想”,不带雕饰的情感触动一代又一代读者。

  勿为名所驱。这是柳宗元的感叹,声音穿越古今,历经千年,至今还闪着熠熠光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周刊
   第A5版:周刊
   第A6版:周刊
   第A7版:周刊
   第A8版:周刊
   第A9版:周刊
   第A10版:周刊
   第A11版:周刊
   第A12版:周刊
   第A13版:周刊
   第A14版:周刊
   第A15版:周刊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小记者
   第A26版:小记者
   第A27版:小记者
   第A28版:小记者
《新鄞州人文学作品精选》序言
书事书话
书市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