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体育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29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奥运是奥运生活归生活
戴斌

  英国人对奥运不是没有热情,只是他们认为,奥运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

  昨天下午5点左右,记者走进拉塞尔广场地铁站的时候发现,无论是充卡售票窗口还是站台上,处处人群都挤挤挨挨。“今天晚上开幕式,大家肯定赶着回家吃饭然后看开幕式。”这是中国记者们的惯性思维。可是走出地铁站之后,我们发现自己错了:沿途各家酒吧外场景一如既往,一帮老老少少端着一杯啤酒聊天,人声鼎沸。伦敦人不会急着回家,吃完晚饭收拾碗筷然后开电视机看直播。对他们来说,下班后喝一杯再回家,就如同下午一定要喝下午茶一样,不会因为奥运开幕式就有所改变。

  傍晚7点,泰晤士河畔的市政广场一带游人如织。我们看到了电视机构架起的工作棚,“等一下开幕式开始的时候,这里一定会有大屏幕直播或者烟花之类的活动吧?”然而这样的习惯式思维再次很快被否定,因为我们看到了广场附近一个电子屏上打出了提醒:“今晚这里不会有任何与奥运会开幕式有关的活动。”

  这并不影响大家的心情,一位美国来的老年妇女穿得花花绿绿,一遍一遍对着围上来的人群讲述:“我看过5届奥运会,1984年洛杉矶、1996年亚特兰大、2000年悉尼、2004年雅典,然后是这一次……北京奥运会?哦,那年我缺钱,买不起机票和门票,所以没去成……”

  凌晨1点,记者驻地。这里本就是伦敦大学学生公寓,除了中国记者,也还住了很多学生。全公寓唯一的一台电视机就在地下一层的电视室中。然而在开幕式当晚的公寓地下室,除了没有开幕式票只能来这里看电视转播的中国记者,只有一位外国女学生坐在了这里。与此同时,隔壁的游戏室里,却有很多学生。不过,当70岁的麦卡特尼还在“啦啦啦啦”的时候,多数中国记者已经纷纷起身回屋,那位女学生却仍然坐在电视机前,直到保罗唱完最后一个音符并说出Welcome to London,在征询了一下我们的意见后,她才关上了电视机。“我的同伴们对开幕式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我还挺喜欢,憨豆和保罗的演出太精彩了。倒计时那一段的创意也相当不错,用伦敦的各种数字符号来代替秒钟,这个创意和点圣火的创意一样精彩。”特派记者 戴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周刊
   第A5版:周刊
   第A6版:周刊
   第A7版:周刊
   第A8版:周刊
   第A9版:周刊
   第A10版:周刊
   第A11版:周刊
   第A12版:周刊
   第A13版:周刊
   第A14版:周刊
   第A15版:周刊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小记者
   第A26版:小记者
   第A27版:小记者
   第A28版:小记者
射落首金
奥运是奥运生活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