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人被治好了,而且是彻底根治了,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毒了!
这个幸运的家伙是一个美国人———蒂莫西·布朗,是去年12月在德国治好的。更为滑稽的是,他的艾滋病之所以能被治愈,其实是因祸得福,因为他同时患上了白血病。
这个故事听起来的确像是虚构的电影剧本,但国际顶尖医学期刊《血液》告诉全世界:这是个真实的病例。
痊愈后成立抗艾滋基金会
世界首例确认为艾滋病治愈患者蒂莫西·布朗24日说,那些声称他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报道错误。
布朗先前同时患有艾滋病和白血病,他在德国柏林接受治疗,被称为“柏林病人”。经过骨髓移植后,原本几乎被判死刑的布朗奇迹般获得重生。去年6月,经医学检测,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消失,他由此成为世界首例被确认治愈的艾滋病患者。
作为特邀嘉宾,布朗出席正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的世界艾滋病大会。他说,医生告诉他,他“已经被治愈艾滋病,将保持治愈”。
先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些研究人员称,在布朗体内组织里发现艾滋病病毒的痕迹。但布朗说,任何在他体内的病毒残余都是死亡病毒,不会再复制。
24日是布朗首次面对媒体讲话,虽然看似虚弱,但精力充沛。他说,痊愈的感觉“好极了”。
布朗当天启动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抗艾滋病基金会,并希望自己的知名度能够吸引更多捐赠资金,用于艾滋病疗法的研究。他表示,自己是“艾滋病能够治愈的活生生的例子”。
因治白血病治好艾滋
蒂莫西·布朗曾被艾滋病纠缠了10年,不幸的是,他在几年前又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2007年他来到柏林夏洛特医院找到了胡特医生。胡特医生是一名肿瘤病和血液病专家。胡特说:“当时布朗的状态非常不好,病情正在恶化,几乎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随即,胡特做出一个决定:进行骨髓移植,先治白血病,争取一箭双雕。
在外人看来,一个同时患了艾滋病和白血病,半条腿已经伸进坟墓的人,能延长生命,已经是烧高香了,还想通过一次手术同时解决两大恶疾,简直就是做白日梦。但胡特就是要让这个白日梦变为现实。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科学家曾经发现,有一些人天生不会受到艾滋病毒的感染。这些人群的幸运之处就是CCR5基因变异。据以往研究发现,这种变异基因只在少数北欧人体内存在。布朗非常幸运,在与他配型成功的60名骨髓捐献者中,就恰好有一位CCR5基因变异的人!
奇迹一个接一个地诞生。随着骨髓不断造血,布朗的白血病逐渐康复,而且体内新生成的细胞具有令人兴奋的变异基因!逐渐地,布朗体内的艾滋病病毒慢慢消失。
夏洛特医院的医生们非常谨慎。2009年,他们在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很小心地把布朗的状况描述为“通过骨髓移植长期控制了艾滋病毒”。
此后,布朗接受了各种方法进行的HIV病毒检测,确定体内不再带有艾滋病毒,且身体恢复健康一年后,在全球顶级血液病杂志《血液》上,他们才正式宣称:艾滋病人布朗被治愈了!
“真的不敢相信,我们治愈艾滋病的新方法竟然是这样开始的。”6月2日胡特对路透社记者说,“因为布朗患有艾滋病,本以为做完骨髓移植手术他依然会离开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想到,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还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治愈的艾滋病病人。现在,他体内已经没有艾滋病病毒了,无需再吃药。”
作为6000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的一员,布朗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治愈的病人,他已成为全世界的明星病人。路透社在报道中写道,在这个“大家甚至不敢大声说‘治愈’这两个字的艾滋病领域里,这绝对是个振聋发聩的发现”。
“布朗第二”绝非易事
我能有幸成为第二个布朗吗?这是艾滋病人最关心的问题。
“‘布朗’还会出现,但绝非易事。”清华大学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教授认为,“因为他同时是一个白血病患者,而且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对艾滋病毒有先天免疫力的骨髓捐献者,另外还要有足够的钱。”
这三条,缺一不可。张林琦教授认为,对于一个只感染了艾滋病,而没有白血病的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治疗,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即。
因骨髓移植需要用药物摧毁人体原有的免疫系统,然后移植入捐献者的骨髓建立起新的免疫系统,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危险,而且存在不可预测的排异反应,在抗病毒治疗就能把艾滋病控制住的情况下,并不值得冒这么大风险。
即使忽略掉所有的风险,能不能找到合适的骨髓捐献者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我国,CCR5基因变异的人非常罕见。解放军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王福生教授领衔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人群CCR5基因平均突变率只有0.2%,而且主要存在于新疆的少数民族人群中。
布朗的出现是个个例,也仅仅是个特例,从现实考虑,布朗的奇迹很难复制。人们之所以对布朗如此关注,就是他让病人和医生看到了新的希望。
阅读延伸
基因疗法
可望攻克艾滋病
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在1996年提出了“鸡尾酒疗法”,通过联合使用3种或更多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遏制住对艾滋病毒的复制起关键作用的逆转录酶,同时针对病毒复制周期内的多个时间点展开治疗。坚持使用鸡尾酒疗法,艾滋病人可以重建其免疫功能,能像健康人一样长期生存。
美国最早接受鸡尾酒疗法的病人中,最出名的是篮球明星约翰逊,他在感染HIV近20年后的今天依然健在。2008年7月26日,《柳叶刀》杂志曾载文指出,鸡尾酒疗法自应用以来,HIV携带者和AIDS患者的预期寿命已平均延长13.8年,AIDS的死亡率则大幅下降近40%。所以目前鸡尾酒疗法仍是最为推崇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是布朗的经历促使科学家们在修改患者的基因密码上更加努力,目的是使患者细胞产生CCR5基因变异,从而对艾滋病病毒免疫。
现在桑加莫生物科技公司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公司正在开展一项实验,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身上采集细胞,通过引诱血细胞生产出锌指核酸酶,这种酶可专门针对CCR5基因,破坏其功能,再重新输回到病人体内,从而掐断艾滋病毒进入人体的“生命线”。
本版图文综合新华社、
《广州日报》、《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