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1版
时政要闻

第A2版
时政要闻

第A3版
时政要闻
 
标题导航
宁波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2年7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美官员披露:俄间谍招募亲生儿女接班
上阵父子兵
外电外网
特蕾西
蒂姆
希斯菲尔德
  父母被捕时,20岁的蒂姆还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就读。

  英美多家媒体27日报道,2010年6月俄美爆发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间谍案,FBI共逮捕了10名潜伏美国的俄罗斯间谍。为了尽快平息此事,俄通过交换间谍俘虏的方式将10名俄间谍迅速“换回”国内。然而据美国情报官员披露,这10名俄罗斯间谍总共在美国拥有7名1岁到20岁的儿女,其中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美国境内出生的,为了能够长期潜伏美国从事间谍任务,其中几名俄罗斯间谍竟企图招募他们年幼的儿女充当“间谍接班人”。

  渗透活动超过想象

  2010年6月,俄美两国爆发了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间谍案,FBI共逮捕了10名潜伏在美国的俄罗斯间谍。为了尽快平息此事,俄罗斯同意用4名在俄罗斯被捕的美国间谍和美国进行间谍俘虏交换,这是冷战结束后美俄之间最大规模的间谍交换行动。

  当这10名俄罗斯“卧底间谍”在美国被捕时,当时美国官方的报道都暗示他们在美国的间谍活动并不成功。

  然而美国情报官员最新披露的内幕显示,这些俄罗斯“卧底间谍”的情报渗透活动远比以前想象的更成功,其中一名俄罗斯间谍理查德·墨菲已经成功渗透进了一家美国知名顾问公司“G7集团”的纽约和华盛顿分部,成了该公司的计算机专家,“G7集团”专门就美国政府的决策将如何影响全球经济向客户们提供重要咨询,该公司和美国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譬如该公司总裁简·哈特利是美国民主党的重要竞选筹资人,该公司经济专家艾伦·布林德则是美联储前副主席。这一渗透行为意味着俄罗斯“卧底间谍”显然希望获得美国政府的经济机密和军事政治信息。

  

  子承父业长期潜伏

  不过更让美国情报官员们目瞪口呆的是,这些俄罗斯“卧底间谍”竟然还企图像“愚公移山”一样父传子、子传孙地在美国世世代代当“间谍”,他们竟然试图招募自己年幼的儿女充当“间谍接班人”,让他们长大后继续在美国从事间谍活动!

  据悉,当10名俄罗斯间谍在2010年被捕时,他们在美国总共拥有7名年龄1岁到20岁不等的儿女,其中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美国境内诞生的,属于“美国公民”,譬如被捕间谍理查德·墨菲和妻子辛西娅·墨菲就生有两名女儿———11岁的凯蒂和7岁的丽莎。这些俄罗斯间谍显然相信,由于他们的孩子大多数是“美国公民”,这些孩子长大后如果从事起间谍工作,显然更加不容易引起美国反情报机构的注意。此外,这些孩子长大后也更容易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他们将来到一些重要的政府部门工作时,更能够“瞒天过海”通过美国政府的背景审查。

  据美国官员称,在这些俄罗斯“卧底间谍”的后代中,至少一名20岁的男孩已经答应父母的要求,“子承父业”充当俄罗斯“间谍接班人”。这名男孩名叫蒂姆·弗里,他是被捕间谍唐纳德·希斯菲尔德和特蕾西·安·弗里的儿子,尽管他本人并不是在美国境内出生的,但他的父母已经在美国至少生活了10年以上。

  案发回国踪迹难觅

  据内幕人士称,当蒂姆的父母在2010年被捕时,20岁的蒂姆仍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在希斯菲尔德和安·弗里被捕之前,他们就已经向自己的儿子披露了他们身为俄罗斯卧底间谍的“双重身份”。当时,希斯菲尔德和安·弗里已经遭到了美国FBI的监控和窃听,窃听内容显示,蒂姆的父母在向他透露了他们的真实身份后,又向他表达了他们希望他能“子承父业”充当“间谍接班人”的愿望。据美国情报官员称,蒂姆不但答应了父母的要求,在一家三口的秘密谈话快要结束时,年轻的蒂姆还站了起来,向俄罗斯所在的方位庄重行礼致敬。蒂姆还答应父母到俄罗斯旅行,秘密接受正式的间谍训练课。

  据悉,当蒂姆的父母和另外8名俄罗斯间谍在2010年夏天被捕后,尽管20岁的蒂姆没有受到任何指控,但后来他离开美国前往俄罗斯后,就再也没能重返美国,无法继续他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的学业,出于一些“未知的原因”,他再也没能获得赴美签证,只能“滞留”在俄罗斯。记者试图在俄罗斯寻找他的下落,但却没有成功。

  

  俄使馆拒绝发表评论

  据悉,当10名俄罗斯间谍在美国被捕后,他们在美国的儿女成了俄罗斯和美国政府谈判内容的重要部分。最后,2010年7月8日,10名俄罗斯间谍搭乘飞机飞往了奥地利,他们在维也纳国际机场的停机坪上和4名被俄罗斯关押的美国间谍进行了交换。而对于他们各自孩子的去向,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美国官方并没有披露更多的信息。

  而据苏联间谍萨威尔·萨克斯的儿子波里亚·萨克斯称,不管这些孩子是否知道父母的秘密,他们的正常生活都已被彻底摧毁。波里亚的父亲萨威尔也曾是一名潜伏美国的苏联间谍,他在冷战时期将许多美国原子能秘密给了苏联,波里亚足足花了10年时间,才接受了父亲身为苏联间谍的事实。波里亚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我不确定这些孩子经历这些事后,是否还能过上正常的生活。”

  针对俄罗斯“卧底间谍”招募亲生儿女在美国继续充当“间谍接班人”的报道,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的发言人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俄美谍战规模超“冷战”  

  美国和苏联曾在“冷战”时期把特工情报战演绎到了极致。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随着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防、贸易和外交等领域内的关系日趋紧张,双方再次被重重谍影笼罩。

  《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前俄特工人员的话说,如今潜伏于西方的俄情报网规模甚至超过“冷战”时期。“苏联时期,间谍仅存在于外交、商贸部门和新闻机构,数量有限。而如今,特工人员可藏身于每家俄罗斯私营公司。”前“克格勃”尤里·什韦茨说。

  报道认为,俄罗斯对情报工作的重视和驾轻就熟与俄总统普京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普京出身“克格勃”,曾入海外谍报学院深造,并被派往东德工作,苏联解体后曾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

  什韦茨说,由于普京对安全局的特殊感情,俄安全局已成俄在美情报战主力。俄情报人员在美主要任务是,秘密搜集机要情报,包括敏感技术信息、计划中的军事项目以及高科技研发进程等;而主要手法包括在美国涉秘机构中招募“线人”。

  美国军事专家约翰·派克说,美国在“9·11”事件后广招情报人员,给了俄特工渗透的绝好机会。而什韦茨认为,美国移民政策也让俄特工得以成功隐藏身份。

  俄美“间谍战”升级也与近些年俄罗斯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日益紧张有关。由于美国执意计划在波兰、捷克等国部署反导系统,让俄罗斯大为光火。同时,俄罗斯与欧盟在贸易、能源等问题上近来摩擦不断,情报战随即而至。据《广州日报》

  本世纪以来俄美主要间谍案

  2000年6月14日 美国在佛罗里达州逮捕了退伍的陆军上校乔治·特罗菲莫夫。这是美国历史上被判间谍罪的最高级别军官。

  2000年6月26日 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扣留一名立陶宛籍的俄国人,怀疑他是美国间谍。  

  2000年12月6日 俄罗斯法庭以间谍罪判处美国海军情报人员波普20年徒刑。他于4月5日被逮捕,罪名是窃取俄罗斯高速鱼雷的机密图纸。波普后来被特赦释放。

  2001年3月21日 美国下令驱逐50名俄罗斯外交官。这是自苏联解体以来,美国首次大量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此命令与一个月前发生的间谍案有关。2月18日,在联邦调查局工作了27年的特工罗伯特·汉森因涉嫌向俄罗斯提供秘密情报而被捕。

  2009年1月29日 据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自1997年以来一直在俄勒冈州一所联邦监狱内服刑的中情局鼹鼠哈罗德·尼科尔森仍在为俄罗斯从事谍报活动。一份已公布的称,在过去三年里,尼科尔森和其24岁的儿子纳塔恩利用探监、密码信件、海外秘密接头等手段向俄罗斯人出售了更多的美国机密,尼科尔森是在牢房里策划这一切的。

  2010年6月28日 美国司法部宣布逮捕10名“间谍”嫌疑人,并在29日逮捕已逃到塞浦路斯的第11人,指控他们为俄罗斯从事情报搜集工作,目的是渗透进美国政府决策圈。商业大片一般的谍战故事曝光后,立刻轰动国际。在这些间谍中,28岁的红发美女安娜·查普曼尤其引人注意。这是冷战以后俄美爆出的最大的间谍案。据《中国日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伙伴:
   第A1版:时政要闻
   第A2版:时政要闻
   第A3版:时政要闻
   第A4版:周刊
   第A5版:周刊
   第A6版:周刊
   第A7版:周刊
   第A8版:周刊
   第A9版:周刊
   第A10版:周刊
   第A11版:周刊
   第A12版:周刊
   第A13版:周刊
   第A14版:周刊
   第A15版:周刊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小记者
   第A26版:小记者
   第A27版:小记者
   第A28版:小记者
上阵父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