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时政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5年08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批125位“甬城英才”昨日受奖

每人最高可奖60万元今后5年我市将新增5亿元用于“抢才”

滕华

    □记者 滕华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葛优的经典台词,相信你一定耳熟能详。昨日,宁波召开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以最高礼遇为首批获评我市人才最高荣誉“甬城英才”奖的125位人才颁奖。同时,会议还出台了宁波史上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新政,今后5年市级人才发展专项投入将新增5亿元用于“抢才”。

  获奖人才最高奖励60万元

  根据我市近日通过的《宁波市人才奖励办法(修订)》,市委、市政府设立“甬城英才”奖、“宁波市人才开发先进县(市)区(开发区)奖”、“宁波市服务人才先进单位奖和先进个人奖”。

  “甬城英才”奖是我市人才最高荣誉奖。目前,共下设宁波市杰出人才奖、科技创新特别奖、有突出贡献专家奖、卓越企业家奖、文化名家奖、教育名师奖、卫生名医奖、优秀高技能人才奖、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奖、优秀社会工作人才奖、优秀海外留学人才奖等十余个奖项。获奖人才每人可获得最高60万元奖励。奖项设置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工作实际进行动态调整。

  今年“甬城英才”各奖项125人中,有12人年龄超过60周岁,属于特别优秀者破格当选。

  “用心对待人才,说不定会出一个马化腾”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在讲话中指出,为加快打造“蔚蓝智谷”和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当前宁波必须树立抓人才发展就是抓核心竞争力、就是抓转型升级、就是抓城市软实力的“三种共识”。同时,抓好创新平台的引才聚才工作、企业的招才用才工作、各类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当前宁波有高等院校16所、中职学校52所,拥有在校生20多万人。”刘奇语重心长地说,必须想办法更多地留住人才,“每个人才、每个创客,我们都要用心对待,说不定若干年后,他们中就会出一个马化腾。”

  宁波要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必须有强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尽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城市。“什么是人才生态最优城市?就是人才体制机制最活、人才服务保障最好、人才得到回报最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最高的城市!”刘奇指出,当前宁波需积极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可乐业”的三大环境,让每一个有梦想者都有追梦圆梦的机会,让各类主题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让更多的人才爱上宁波、融入宁波、扎根宁波。

  10月底前出台操作细则

  昨天的会议出台了我市人才发展新政策,这也是我市近年来创新最多、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立平用了九个“首次”对人才新政的创新要点进行了解释说明。

  首先,是首次制定人才分类目录。首版的人才分类目录着眼我市人才现状和人才实绩贡献,将人才分为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特优人才、省级领军人才、市级拔尖人才,以及高级人才、创客人才、基础人才、民间优才等8个层次,这个分类基本涵盖了我们所需的各类人才,有助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今后每2年动态调整一次。

  二是首次实现新政加总规的融合。采取创新为主、适当集成的方式,通过特色创新、吸收创新、扩面创新,创新的政策内容占85%以上。

  三是首次实现对各类人才全覆盖。

  四是首次对特急需人才给予政策扶持。

  五是首次建立了创业扶持的动态升级扩面机制。

  六是首次形成了海内海外人才引进的互补机制。

  七是首次构建了引育、发展、评价、服务、兑现为一体的人才工作链条。既在引进培育、发展支持上舍得花重金,又在软环境建设和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力争使宁波成为人才生态最优市。

  八是首次打破了一批政策落地的固有门槛。

  九是首次建立人才工作“一报告、一述职”制度。

  新政实施期限为5年,涉及到的财政经费支出,除少数由县(市)区、开发区承担或市县两级共同承担以外,大部分由市本级承担,今后5年市级人才发展专项投入将新增5亿元。下一步将明确执行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预计10月底前出台有关条款的具体操作细则。

  宁波现有人才173.9万人

  据悉,宁波全市人才总量目前已达173.9万人,比2011年底增长59.4%,共有84个高端团队和266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3315计划”,其中6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54人入选省“千人计划”,比2010年增长了5倍和4.7倍。此外,我市还从省外引进“国千”人才60多名,以年薪资助的形式支持企业引进“海外工程师”1066人。这些人才创办或参与创办的企业,有的已经成为当地纳税百强,有的正在过会上市,有的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有的承担国家大量重大科技专项研发任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晚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