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册》:一部自省书 《江南三部曲》:让格非获“双奖” 昨天下午,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选揭晓: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王蒙的《这边风景》、李佩甫的《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以得票多少为序)五部长篇小说最终胜出。 中国作协的官方网站中国作家网公布了这一获奖消息,颁奖典礼将于9月下旬在北京举行。茅盾文学奖每四年举办一届,每位获奖者奖金高达50万元。 《生命册》:一部自省书 《生命册》是李佩甫继《羊的门》、《城的灯》之后,“平原三部曲”的巅峰之作。 作品主人公“我”,是一个从乡村走向城市的知识分子,一个“背负土地行走的人”。他从乡村到省城,从省城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一路走来,“我”的身份也从大学老师、北漂者枪手、南方股票市场上的操盘手,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药厂负责人。“我”是一个深刻、冷静,内敛、节制,不偏执,不轻狂,有着一切自省者的特点和带有知识分子尊严的人物,所以自始至终都在默默地观察和审视着周围的一切。从“我”的视点出发,串联起了“骆驼”、“老姑父”、“梁五方”、“虫嫂”等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从一个个典型的人物身上,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可以看到中原大地上50年来生长着的苦难和血泪,这是展示,是审视,是推敲,也是追问。可以说这是一部自省书,也是一个人50年的心灵史。 李佩甫,1953年出生于河南许昌,现任河南省作协主席。 《江南三部曲》:让格非获“双奖” 《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到201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江南三部曲分别是:《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 《春尽江南》讲述了一对渐入中年的夫妻及其周边一群人近20年的人生际遇和精神求索,透视时代巨变面临的各种问题,深度解读时代精神疼痛的症结。而对于《山河入梦》,莫言认为它“是一部继承了《红楼梦》的小说,书中主人公谭功达就是现实的贾宝玉”。去年,格非获得鲁迅文学奖,这次得“茅奖”,可谓“双奖”作家。 格非,原名刘勇,出生于1964年,江苏丹徒县人,现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繁花》: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 金宇澄长篇沪语小说《繁花》曾获赞誉为史上最好的上海小说之一。《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或是明天的启示……即使繁花零落,死神到来,一曲终了,人犹未散。 金宇澄生于上海,祖籍吴江黎里,现任《上海文学》常务副主编。 《这边风景》:迟迟未露面的小说 《这边风景》是王蒙六七十年代下放新疆农村劳动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因各种缘由未曾付梓,但在《王蒙自传》和各版本评传中都有所提及,因而是一本早有耳闻却迟迟未露面的小说。 小说反映了汉族和维吾尔族人民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真实生活,带有历史沉重的分量,又将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塑造得极为生动,悬念迭生,独具新疆风情。 王蒙在每个章节后设计“小说人语”,用79岁的王蒙今时今日的角度去适时点评和阐述39岁王蒙当时的创作和思考,形成“79岁王蒙与39岁王蒙的对话”,为这部六七十年代的作品添加了现代感和时代感。 王蒙,1934年10月15日生于北京,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黄雀记》:写的是“罪与罚” 《黄雀记》之名,源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暗喻了《黄雀记》中的主要情节的交错复杂与命中注定。小说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故事并不复杂,就是一桩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青少年强奸案。分为三章:保润的春天、柳生的秋天、白小姐的夏天。三章的标题暗示了三个不同的叙事视角。 “通过三个不同的当事人的视角,组成三段体的结构,写他们后来的成长和不停的碰撞,或者说这三个受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命运,背后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主题涉及罪与罚,自我救赎,绝望和希望。”苏童曾如此介绍。 苏童,生于1963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教师、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本报综合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