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大营宁波市实验学校305班小记者 靳戈(证号1505093) 奶奶家在内蒙古察右后旗白音查干镇。在镇的西北面,有一座山包,传说成吉思汗在那里扎过营、打过仗,所以就把那里叫作蒙古大营。 带我们去那儿的姑父说,这个景点过去很热闹,现在很少有人来。我们从南边爬上山,在山顶有一个用石头垒成的敖包,是蒙古族祭天的地方。 站在山顶,爸爸指着西北方向几座没有尖顶的锥形山说:“那是几座死火山,这一大片草原叫火山草原,你看看脚下就明白了。”在山顶稀疏的草丛中散落着大小不一、黑色的火成岩。爸爸让我捧着一块火成岩给我拍照并传给妈妈,跟妈妈说我手里的石头是成吉思汗砸核桃用的。真的吗?嘿嘿,爸爸好幽默啊! 绕到山的北边,看到一条小路,可能是被一群群悠闲自在的牛、马、羊踩出来的。小路蜿蜒曲折,弯度舒缓,摇摇摆摆从平坦的山顶爬下山,慢慢悠悠踱下稀疏的草丛,穿过山脚的草地。草地上有几十匹马在悠闲地吃草,我跑下去看望了它们。 尽管在这里只待了一个小时,但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和壮阔无边的草原,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 指导老师 孙林琳 西安行之兵马俑 江东区外国语实验小学202班小记者 史伯希(证号1504503) 一放假,我们从宁波出发前往西安旅游。到了西安,我们去看了兵马俑、陕西博物馆和回民街,最有意思的要属兵马俑了。 我先去看了一号马车和二号马车。一号马车的车身上有一个箭筒,里面的铁箭都是不锈的。考古学家们发现上面有一层防锈膜,也不知道古人是用什么做的。我觉得太神奇了,古人真有智慧!二号马车比一号马车更高级,它的车顶像龟壳,秦始皇希望自己能活得像千年乌龟一样长。 接下来我们又去看了一号坑。一号坑很大,出土的兵马俑有6000多个,全都排得整整齐齐的,可威风了!这些兵马俑身份不同,有的是武士俑,有的是将军俑,还有的是文官俑……它们的姿势也各不相同,有跪射俑、百戏俑等。我看到一个张开双臂的百戏俑,脸上挂着微笑,正在翩翩起舞,一看就知道跳得很投入,真是惟妙惟肖啊!可惜,这些兵马俑的色彩已经被氧化了,全都变黑了。人们有了经验,就没有挖二号坑,怕里面的兵马俑也被氧化。但三号坑因为数量少就挖开了,出土的兵马俑只有几十个,人多马少。 我很喜欢这些精美的兵马俑,还用零花钱买了几个兵马俑的模型作为纪念。 美丽的坝上草原 江东区镇安小学305班小记者 汤亦瑶(证号1521614) 暑假,我来到了坝上草原。那儿不但风景美,而且还有成群的牛羊,当然最壮观的应该是飞驰在草原上的马儿。 下车后,我提议先去骑马。养马的主人带领我们来到马厩,这里的马儿可真多啊!每一匹马儿都有自己的名字,养马的主人一一向我们介绍它们:大黄彪、小白花、四岁子、大红……我选了四岁子,因为马主人告诉我它只有四岁,不过很温顺。可是四岁子长得太高了,马夫把我抱到马上,让我抓住缰绳,踩住马蹬。我很害怕,一个劲儿跟四岁子说:“四岁子,你要乖乖的,不可以乱跑,我带你去吃草。”四岁子好像真的听懂了我的话,慢慢走着,不时甩甩尾巴。渐渐地,我不再那么害怕了。我抬头看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漫山遍野的野花,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草原就是我的家》。四岁子好像听懂了我的歌,摇头摆尾,欢快极了。指导老师 吴玲 绍兴东湖游记 宁波市实验小学504班小记者 王佚天(证号1505561) 东湖在绍兴,是一个很大的人工湖。桃红柳绿之时,我和父母还有奶奶去了那儿。 一进门,桃柳与山水一齐映入眼帘。柳树刚长出嫩芽,长辫子迎风飞舞;桃花绽出粉红的花朵,散发着甜丝丝的香气。绿柳衬着红桃,加上美丽的山水,眼前一片明艳。 我们先后登上了绍兴特有的乌篷船,开始环湖观光。船老大手脚并用,船就前进了,进了一个山洞。说是山洞,其实是两条高高的石壁中的一汪湖水。抬头一看,啊!上面是峭壁,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令人不寒而栗。我忍不住伸手拨动了一下水,好凉呀。这时,我才发现湖底有水草,水草迎着乌篷船飘荡。又过了一会儿,眼前一亮,出洞了。我发现山好像被砍过,湖底也全是山石,便问划船的伯伯为什么。原来这里以前只是山,汉朝时成了采石场,形成了山洞;清朝末年,采石场废弃,凹地积起雨水,就成了东湖。 啊,东湖正是人与大自然共同创造的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