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爱心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支教奶奶”牵手“毛衣奶奶”要让孩子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首批200条厚围巾将于近日发往湖南溆浦的希望小学

“毛衣奶奶”韩翠菊(左)和“支教奶奶”周秀芳一起查看围巾

    “围巾摸起来很厚实,孩子们戴起来,身体就不冷了。”

    “这些围巾太好看了,孩子们肯定会喜欢的。”在东柳街道东海花园社区的“韩阿婆工作室”爱心物资捐赠仪式现场,一条条手工编织围巾从83岁的“毛衣奶奶”韩翠菊手里传递到72岁的“支教奶奶”周秀芳手里。周秀芳笑得合不拢嘴,她打心眼里替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开心。

    韩翠菊笑着称:“只要孩子们喜欢,以后每年冬天,我都给他们织。”

    □通讯员 杨磊 首席记者 薛曹盛 文/摄

    “毛衣奶奶”韩翠菊14年编织“温暖”

    2005年,36件毛衣送到原江东爱心小学。

    2008年,100余件毛衣和200多副手套,送到四川青川地震灾区。

    2017年,72件毛衣送到贵州从江小学。

    去年10月底,韩翠菊老人赶制出的一批手工毛衣寄往吉林和龙,送给当地的贫困儿童。听说自己编织的毛衣被送到当地4所幼儿园和中小学,83岁的韩翠菊开心得像个孩子。

    记者了解到,从2005年开始,韩翠菊老人每年都会将亲手编织的毛衣送到需要的地方去,捐出去的毛衣已经累计超过1500件,她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毛衣奶奶”。老人常说:“孩子们穿得暖了,我心里跟着暖了。”

    她的故事去年还被搬上了央视,社区专门成立了“韩阿婆工作室”,本报也曾做过报道。

    社区居民都知道,老人平日里除了吃饭和睡觉,其他时间都在织毛衣。就连采访现场,她还一边接受记者的提问,一边忙不迭织毛衣。

    “我从电视上看到周老师的感人故事,知道她支教的地方有很多贫困儿童,我特别想编织毛衣送给他们,让孩子们温暖地过一个冬天。”

    近两个月来,除了工作室的20余名志愿者外,多个社区的居民积极参与这次爱心活动。“这次我们一共赶织了600条厚围巾,与社区内一家爱心企业捐赠的500条薄围巾一起,捐赠给周秀芳爱心工作室。”

    “只要织得动,会一直织下去”

    首批200条厚围巾将于近日发往湖南溆浦的希望小学,另外400条厚围巾将捐赠给吉林和景宁的贫困学子,500条薄围巾将分别放到吉林和湖南两地的爱心超市,大家可以凭爱心券购买。

    在简单的捐赠仪式后,两位“奶奶”继续深入交流。周秀芳说:“您年纪这么大,坚持那么多年一直在献爱心,我要向您学习。”韩翠菊说:“只要我还能织得动,会一直织下去,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为贫困地区孩子们,我一点都不觉得累。”

    当韩翠菊了解到下周将有爱心人士带8名溆浦的孩子到杭州逛西湖时,她主动提出家里还有10件毛衣,要捐赠给那8名孩子。

    就在本月中旬,周秀芳将参加浙江骄傲的颁奖,8名来自溆浦的孩子将被邀请到舞台。

    “现在,我觉得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越来越多了,就像‘滚雪球’一样。我要替这些孩子,谢谢每一位宁波爱心人士的付出。”周秀芳动情地告诉记者。

    “孩子们围起来,身体就不冷了”

    普普通通一条围巾,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眼里却是弥足珍贵。

    “我第一次在湖南溆浦的校舍里看到这些孩子,一个个穿着单薄的衣服,挂着鼻涕,围着三个炉子,但依旧冻得小脸发红,这幅画面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周秀芳说,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冬天衣着单薄,甚至穿着单鞋,更别说是一条厚围巾了。“这些围巾送到孩子们手里,他们就暖和了。”

    现场,周秀芳笑逐颜开:“不久前,我已经把鄞州爱心居民编织的100余件爱心物品,送到了溆浦希望小学孩子们的手中,他们戴上那些手套、围巾、帽子后,可开心了。”

    “一针一线织出来的,真是不容易,太好看了。”说着,周秀芳拿起一条宝蓝色的围巾往脖子上套。“这些围巾很厚实,孩子们围起来,身体就不冷了。”

    正说着,“支教奶奶”更是秒变“毛衣奶奶”,帮着织起了毛衣。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