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1月15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遛娃神器”伤娃,曝光之后应有追责

    1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被称为“遛娃神器”的儿童轻便童车,抽样百分之百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曝光后,部分网购平台中仍有“遛娃神器”在售,且存在商家无法提供质量检测证明的情况。(今日本报A13版)

    “遛娃神器”近些年卖得十分火爆,但相应的投诉也不少,主要就集中在“车辆不稳定易翻倒导致儿童受伤、使用时车轮脱落导致儿童摔伤”。此次针对“遛娃神器”的抽检结果,如稳定性、耐久性项目零合格率,既印证了消费者的投诉非虚,更进一步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与普遍性。

    尤其是,“遛娃神器”在抽检中还暴露出塑化剂残留超标问题——据报道,合格率仅为52%——而专家介绍,“增塑剂造成的伤害都是内在的,不但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伤或者异常,还会影响孩子的免疫系统”。

    看起来方便无比的“遛娃神器”,竟会给孩子带来由“外”至“内”的双重伤害,尴尬的现实恐如一记闷棍,狠狠地打在了不少家长心头。不过,喊疼的显然不能只有家长。地方监管部门也应摸摸自己的脸,好好反思:不合格的“遛娃神器”是怎么流入市场,乃至逐渐成为“网红”商品的?要知道,“遛娃神器”本质上即儿童推车,相应的质量技术规范早已有之。配套的监管流程与制度也早已成熟。那么,伤娃的“遛娃神器”,为何如入无“监”之境?

    为“遛娃神器”提供销售场所的平台,也须好好地审视自身是否失职。卖家上架销售商品,显然应当有章可循。要求其提供商品的质量检测报告,进行相应的审核验证把关,将假冒伪劣商品拦截在“网”外,这是电商平台应当负担起的责任。

    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行抽检,到央视聚焦曝光,再到其他媒体跟进调查,看似方便的“遛娃神器”最终露出了丑陋的真面目,相应的反思链条也随之浮出水面。不过,要让相关责任方负起责任,让不合格的“遛娃神器”从市场上绝迹,显然不能寄希望于企业、平台或部门的耻感与自觉。祭出制度与法律的利剑,让失职渎职、违规违法者感受到痛感,市场治理才会进入良性轨道。总之,“遛娃神器”伤娃,曝光之后应有追责。张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