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颁奖典礼上,周秀芳和溆浦的孩子们在一起。 |
昨晚的杭州,冷风冷雨,我们却一次次被一群人温暖着。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浙江骄傲”。 昨天,在2018年度“最美浙江人·浙江骄傲”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上,红遍全国的宁波“支教奶奶”周秀芳站上了领奖台。“七十岁,她走进深山,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可以眺望远方的窗,同时也点亮了希望的火把。为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跋涉千里,永久守望。师者父母,感恩有你。”这是组委会为周秀芳写的颁奖词。 今年,她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宁波人,截至目前宁波已有17人(群体)荣获“浙江骄傲”殊荣。 □通讯员 杨磊 首席记者 薛曹盛 文/摄 她不记得孙女的生日 却不忘带溆浦孩子治病 “化了妆真漂亮,来,周奶奶给你拍张照片,传给叔叔看看。”采访现场,孩子亲昵地钻进周秀芳的怀抱,见到记者的镜头,有些害羞。 这个孩子叫何梦瑶,今年12岁。“小梦瑶家里有两姐妹,母亲从她出生就离家出走了,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不着家,爷爷奶奶都上了年纪,只能依靠叔叔的接济维持正常生活。姐姐生活不能自理,小梦瑶很懂事,每天安顿好姐姐,再去上学。”言语间,周秀芳对姐妹俩很是心疼。 溆浦的很多孩子,周秀芳如数家珍。这次来杭州参加颁奖典礼,她还不忘给黄思雨找医生治疗。昨天,鄞州区文明办专职副主任何小红和记者说起一件小事。在来杭州的路上,同行的陆老师在朋友圈翻看小孙子1月8日的生日照片,周老师看到很是感慨:“我不是个称职的奶奶,连孙女的生日都不记得了。” “周老师实在太忙了,每天想着的都是山里的孩子,想着帮他们办学校。这次来杭州,都没机会去家里看一看,家里人只能带着孙女到颁奖现场来看她。”何小红说。 支教路上她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周秀芳今年71岁,不远千里在大山深处支教近四年。大屏幕上,播放着湖南溆浦的画面,破败的教室,崎岖的山路,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周秀芳拄着两根木棍艰难地走着山路,孩子们上学需要步行三个多小时,那一次她走了8个多小时。山里的孩子,最远每天要走10多公里上学。 她蹒跚着从舞台中央缓缓走来,现场掌声雷动。因为膝盖疼痛,下台阶还有些吃力,主持人特意上前扶了她一把。 主持人问:“村里很多人都喊你‘奶奶’,是不是?” “这是大家对我尊重的称呼。他们说,我给孩子上课,帮孩子看病,帮村民找工作,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主持人说:“周秀芳是有名的‘月光族’,最少的时候,口袋里只有3.6元。在支教路上,周老师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 8名溆浦孩子走上舞台,一曲民歌唱哭周秀芳 简单的访谈后,来自溆浦九溪江中心小学的8个学生代表走上舞台,年龄最小的孩子只有7岁。很多孩子,都是第一次离开大山。一见到周秀芳,孩子们都欢快地跑上前,搂着她的脖子,亲昵地喊着“周奶奶”。热烈的拥抱,灿烂的笑脸,感染了台下很多人。 周秀芳抱起7岁的黄思雨,贴着脸和孩子呢喃,“这孩子从小就得了一种皮肤病,全身上下长脓,奇痒无比。她很幸运,宁波有位医生免费帮她治疗,定期给她寄药,这才慢慢好起来。” 孩子们站在舞台中央,唱着花瑶族民歌,这是他们给周奶奶准备的惊喜。歌词大意是:“周老师带给我们的爱,就像是花瑶族的米酒,甜在心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首歌,孩子们排练了一个多星期。 颁奖仪式后,周秀芳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言语之间,她说得最多的就是“感谢”。 “谢谢所有的好心人,是他们默默无闻的奉献,让我站上了领奖台。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只是一个普通的代课老师。这个奖属于宁波所有的爱心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