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红铃虫成蛹前结茧保护自己,以抵御不良环境,这是一种保护性适应。但当环境条件变化时,如金小蜂前来产卵,结果就成了“作茧自缚”。棉红铃虫的“作茧自缚”和下列何种现象体现同一原理?“一道有意思的题目,没睡的踊跃思考一下。”1月15日凌晨,宁波的鄢女士在同事群发出一道小学六年级女儿的自然科学题后,瞬间让寂静的工作组炸了。“一直吵到昨天中午12点,都没法好好上班了。”鄢女士的同事万先生说。(1月16日《现代金报》) 这道“难倒家长的小学题”引发了广泛质疑。有人说,查阅了一下,这样的题目应该属于初中题目,岂能让小学生做;有人说,这暴露出的是教育部门的“火急火燎”心情;有的人则说,如此难度较高的题目,何以还给孩子快乐童年,教育部门该反思了。 仔细想想,这更应该是社会思考的时候。“难倒家长的小学题”,其实是很有趣味性的题目。其不同于语文、数学、英语的枯燥,也不像语数外那么有严格的“年龄界限”,并非是“只有中学生才能了解的知识”。 “难倒家长的小学题”具有趣味性的一面。这道题的知识确实很少有人知道,即便是大人也被难倒了。可是,要知道的是,要想将这道题目做对,给出正确答案,也不难。网络已经十分普及,只要使用搜索引擎到网络上搜索一下,就能找到正确答案。有人会说,在网络上搜索答案,还是孩子自己的能力吗?其实,不能如此教条理解,在网络上搜索答案,本身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如果能因为搜索答案,而掌握一种知识,何尝没有意义? “难倒家长的小学题”重在激发孩子探寻欲望,他们会因为对棉铃虫“作茧自缚”的“无知”而有了探寻欲望,有了探寻欲望就是学习的动力,这种“兴趣激发的探寻”要比“教条灌输的逼着”还有意义。 更应该反思的是,这其实是一种“自然知识”,原本可以成为掌握的知识,为何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结果?我们掌握的知识更应该是宽泛的,更应该是“接近自然”、“接近生活”的。看看眼下的孩子除了知道埋头苦学语数外,还能学习什么知识?有的孩子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楚,知道“羊肉的美味”,却不知道“羊是什么样子”的。感冒了不知道如何吃药。自然知识、生活知识的匮乏需要反思。 “难倒家长的小学题”是选择题更是思考题,除了语数外的“唯分是图”,难道不该让孩子知道更多自然知识和生活知识吗? 郝雪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