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愿用生命换大人手机”警示我们什么

    1月17日,一篇9岁小学生的作文走红网络,让众多网友感到扎心。这篇名为《爸爸,我想对你说》的作文写道:“爸爸每天都从吃早饭、起床、睡觉等时间来玩他的宝贝——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又像一只饿了三天三夜的恶狼正盯着一块又大又肥的肉一样……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换,哪怕是我的生命。”(1月22日《大河报》)

    近年来,学生控诉大人玩手机的作文出现过不少,这种现象反映出孩子们的共同心声,也说明大人玩手机的时间长于陪伴孩子的时间,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篇作文所不同的是,这位9岁小学生已将爸爸放下手机陪伴自己,放到了与生命对等的高度,让人唏嘘之余,也为之揪心和难过。

    手机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交往模式,也使获取资讯变得更为迅捷,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和高效。因此,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同时,手机也已成为离间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最大障碍。有老人感叹,好不容易把子女盼回家,但盼回来的却是低头玩手机的“陌生人”,而在不少孩子眼里,手机已经成为爸爸妈妈的“儿子”或“女儿”,“二胎”家庭,引发孩子相互嫉妒的,也许不是“大宝”“二宝”,而是手机这个“第三者”。

    孩子处于情商的发育期,对于亲情更加依赖,也很容易产生亲情方面的饥渴。如果说,因父母外出务工导致亲情隔断,是一种留守状态的话,那么,因过度使用手机导致父母与孩子的亲情隔断,则称得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留守状态。父母就在身边,孩子却不得不因隔着手机屏幕而“留守”,对于孩子心理肯定会造成不良影响。

    这位学生的作文警示我们,手机虽好,但它只应该服务于我们,而不是控制我们。花更少时间玩手机,用更多时间陪孩子,不过是一个习惯而已,而习惯是可以养成的。或许没有哪位孩子真愿意用生命去换父母手里的手机,但夸张的语气背后,隐藏着孩子亚健康的心理,让人读出孩子们在这方面的焦虑与渴望。对于孩子“放下手机”的期盼,父母若还是无动于衷,值得检讨的就是自己对孩子的爱到底有多少,抵御诱惑的意志与能力是不是太差了。

    罗志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