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十大热词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19年01月2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全国0.1%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国1.19%的GDP

2018年宁波GDP首次破万亿

外贸数据令人惊喜,进出口总额同比增12.9%全市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同比增8.6%

    昨天,宁波市统计局发布了2018年宁波市经济运行情况。最鼓舞人心的消息是,宁波GDP首次破万亿了!宁波至此成为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的城市。

    “2018年宁波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社会民生持续改善。跨入‘万亿俱乐部’,不仅是经济总量上的突破,更是宁波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上的厚积薄发,体现了宁波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有效成就。”宁波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说。

    □金报记者 叶佳 童云

    热词释义

    2018年,宁波成为全国第15个GDP破万亿的城市,跨入“万亿俱乐部”。这不仅是经济总量上的突破,更蕴涵了宁波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上的厚积薄发,体现了宁波在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上的凝心聚力。这份GDP答卷,不仅是宁波经济发展的新成就,更意味着宁波经济高质量发展踏上新征程。

    看看这张成绩单

    用全国0.1%的陆域面积

    创造了全国1.19%的GDP

    宁波市迈入万亿俱乐部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宁波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特别做了解析。

    从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宁波经济总量实现了巨大突破。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0.2亿元开始,1988年突破100亿元,1999年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2015年突破8000亿元,2018年达1074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3.0%。

    2018年宁波市GDP占全国的比重为1.19%,比1978年提高了0.64个百分点;仅用全国0.1%的陆域面积创造了全国1.19%的GDP。

    那么,宁波GDP破万亿的支撑因素有哪些呢?

    具体来看,三次产业比例由1978年的32.3:48.0:19.7发展为2.8:51.3:4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6.5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06.0亿元,年均增长4.1%,比重降低29.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9.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507.5亿元,年均增长14.6%,比重提高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932.0亿元,年均增长13.6%,比重提高26.2个百分点。

    “总体上,宁波经济结构已经形成了现代产业发展格局。”该负责人分析。

    各项指标表现亮眼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2018年,一些主要的通行经济指标,宁波表现亮眼。对于老百姓来说,最为关心的是生活的环境好不好以及收入、物价、就业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宁波市统计局的报告可以看出,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市民满意度较高。

    2018年,全市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402元,同比增长8.6%,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从收入绝对值来看,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仅次于杭州。

    全市财政总收入也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同比增长9.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92.1亿元,增长12.9%,其中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交通运输、住房保障等9大类支出共1048.6亿元,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9%。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8年,宁波市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2018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7.7%,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8%;市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80.0%,同比提高8.7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保持良好。2018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3.2万,同比增长19.0%;城镇登记失业率1.79%,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

    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33.1%

    2018年全省交通产业大会的前站,安排参观了宁波国家高新区一家规模并不庞大的民企——路宝集团。选择其原因在于“研发”二字。10年内,路宝集团投入研发资金近亿元,终于研制出了中国人自己的钢桥面铺装新材料、成套设备和工艺,掌握了更符合中国实际运营条件的先进铺装技术,各项性能可与世界一流媲美,并先后拿下9项国内外专利。

    宁波有不少如路宝这样的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宁波市政府也瞄准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鼓励创新,科技创新正不断释放新动能。

    2018年年初,宁波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在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方面为国家探索创新路径。宁波市为此实施“科技新政46条”,3年内安排150亿资金支持各类企业创新。

    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33.1%,规模以上工业技术(研究)开发费增长25.5%,创新投入不断加大。

    新产品方面,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1.6%,新产品产值率32.5%,创历史新高;新产业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生物产业、海洋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新能源汽车、核电关联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6%、26.1%、19.7%、18.0%、17.5%、14.3%、11.5%和10.3%,增速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新业态方面,全市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12.8%。

    此外,旧动能改造提升。2018年共完成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184家;十大传统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比前三季度提高1.0个百分点。

    外贸数据令人惊喜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12.9%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外贸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影响巨大。

    回望跌宕起伏的2018年,宁波外贸企业有太多的不容易。令人惊喜的是,两位数的高增长讲述了宁波外贸军团极强的战斗力。

    数据显示,全年宁波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57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9%,增速继续保持全国全省领先。其中,进口3025.6亿元,增长15.7%;出口5550.6亿元,增长11.4%。

    值得一提的是,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进口占比提高到36%,比2017年底提高2个百分点。在11月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由4119家宁波企业组成的豪华采购团浩浩荡荡前往上海,深谙“卖全球”之道的宁波人不出家门“买全球”。不仅买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进口商品,也买全球先进技术和装备。

    一方面,宁波外贸企业深度开发欧美发达国家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又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兴市场,不断提高我市出口商品在中东欧、金砖五国、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占有率。2018年,在第四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上,全国首个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在宁波揭牌,它成为浙江和宁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崭新名片。宁波努力打造中东欧商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双向投资合作、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人文交流“三个首选之地”。

    特约专家点评

    产业规划专家、宁波市滨海城市文化研究院副院长 朱友君

    宁波2018年GDP可喜破了万亿大关,全市经济体量和产业影响力再次跨上一个新台阶。这张成绩单不仅仅代表了所有宁波市民共同辛勤工作的成果,更大意义是蕴含着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在其中的“成绩套餐”。民生所系,民心所向,这正是经济转型的根本需求出发点,也是宁波加大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载体。

    2019年,迈入万亿俱乐部的宁波将肩负更大使命,在夯实智能制造业优势基础、扩大民生基建和生态工程、引入国际前沿科技团队、加快乡村振兴文旅建设等领域获得新的经济增长点,聚焦突破国际市场渠道影响力。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发出一个新信号,即是将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5G网络、物联网等也作为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传统“铁公基”项目一起带动未来经济发展。而宁波已循此先机,通过智能制造、文化新兴业态、新材料科技等重大战略布局和“抢人才抢项目”战役,把握住先发优势,为万亿GDP新起点夯实了增速信心和起跑动能。宁波人不但要做好全球大生意,而且欢迎全球万亿朋友来宁波做好大生意!

    财政部财科所博士后,副研究员,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 钱斌华

    宁波GDP破万亿,这是必然之事,是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所结出的丰硕果实。

    对于破万亿,既要高兴,也不要太在意。体量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万亿俱乐部,但前方的路还很长。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民生福祉的进一步改善,三大攻坚战的进一步落实,无不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2019年,宁波仍然要坚持动能转换、结构转换、模式转换,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强大精神动力,推动其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宁波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 赵迎军

    宁波成为浙江省继杭州之后,第二个加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展现了宁波作为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强大经济发展实力。这不仅代表的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更加代表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生活和幸福指数的提高。

    2019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依然严峻,经济面临着下行的压力。在经济发展中,宁波只有多措并举,稳中求进,才能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8%左右的经济发展预期目标。

    宁波市信息中心专家 戴娜

    展望2019年,宁波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将对全市经济走势产生一定影响。但随着各项战略的持续推进,发展中的积极因素进一步积聚,发展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新旧动能转换速度进一步加快,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将紧抓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动力进一步增强的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